[返回禁忌书屋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分区新闻]·[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天可汗 第二卷 13-26章 作者:西风紧
送交者: 4584[★★声望品衔10★★] 于 2018-03-28 23:44 已读 8085 次 3 赞  

4584的私房频道

回答: 【天可汗】 第一卷 1-15章 作者:西风紧 由 4584 于 2018-03-28 23:32

第十三章 树洞
  运河上的一摊子事儿在京里能怎么闹,薛崇训大概也猜得出来,他也懒得去打听具体情况,只管做自己的事。按照现在的消息传递速度,等东都的事传到京里的时候,估计改革漕运的事宜也走上轨道了。一想到那些“仁人志士”得到消息时脸上的尴尬劲,薛崇训心里就非常得欢乐。
  在行辕里呆了半个月,薛崇训已经安排刘安等官员分别负责筹建仓库、招募兵丁、胥役等具体事宜。他自己要做的就是制定法令和委任临时的官吏将领,这种事需要亲自过手,因为那些被自己亲自提拔的官吏以后会有派系的烙印,对扩大势力和影响力很有帮助。
  他提着毛笔,一边写字,又一边修改,很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制定漕运法令。一整天都在做这事。
  临近傍晚的时候,刘安又来了一次,聊了一会公务便告辞了。薛崇训送走刘安回到书房,见那个侍候笔墨的奴婢正往砚台里倒水要重新磨墨,他便喊道:“不用再备墨了,今天就到这儿,把书房收拾收拾休息罢。”
  那小丫头听罢低头应了一声,便先把砚台拿去清洗。薛崇训走到桌案前,将上面的纸张分类,等那丫头进来时又说道:“这些纸没用了,要烧掉。”
  “是,郎君,我先烧这些纸,一会再收拾桌子。”奴婢说道。
  薛崇训坐到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舒口气,感觉挺疲惫,不过因为办了不少正事有种充实感。他心情放松,这时候才注意了一下一整天都在听自己使唤的小女孩,十多岁的年纪,和裴娘差不多大……她确是让薛崇训想起了裴娘,瘦瘦弱弱的样子很温顺。
  “叫什么名儿?”薛崇训随口问道。
  她本来在烧纸,听到薛崇训问话,便站起身来,一本正经地屈膝执礼道:“回郎君的话,奴儿姓江,名字叫彩娘。”
  “呵,中规中矩的还挺喜庆,不错不错。”薛崇训笑道。见她还垂手站在那里,他又说了一句,“一边做事一边答话就行,这里没有外人,随意便好。”
  这时彩娘说了一句有些出乎薛崇训意料之外的话:“郎君可以随意说话,我却不能随意哩。”
  薛崇训顿时被这句话吸引,不由得又转头多看了一眼她,沉吟片刻,若有所思道:“这一句有意思……不过这么一想,就算对你我也不能随意啊,我得注意自己的身份,用应该有的语气,说应该的话,才算得体,是吧?”
  彩娘笑道:“通常阿郎们对下人说话,可不会像郎君现在这样说呢。”
  薛崇训哈哈一笑,点头认了:“你这么一说,我发现自己或许算一个性情中人?”他沉吟不已,想着自己和刘安这些官僚说话,当然要用脑子说;就算是对宇文姬这样比较亲近的人、自己的女人,就能随便说么?总不能没事说些别人不乐意听的话吧。
  兴许应该彩娘年龄小,就算在行辕里侍候的是有身份的人,见识比普通小娘多些,但依然无法理解薛崇训口里的性情中人是怎么回事,她也不知怎么回答,只得默不作声。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最好什么也不说,说错话比冷场要尴尬多了。
  薛崇训倒是习惯了这样的情形,有时候他会对身边的奴仆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只因他们听不懂……他们自然就不知道怎么接话。
  他叹了一气,说道:“我给你讲个故事。”
  作为一个大官,对她这样身份的人讲故事,彩娘觉得特有面子,非常高兴地说道:“我听着呢。”
  薛崇训脸上有些落寞地说道:“从前有个人,特别想说真话,可是又不能说,你猜他会怎么办?”
  彩娘无辜地摇摇头,完全不明白薛崇训的故事有什么意思。
  薛崇训也没管她,说道:“他会找一个树洞,然后把话说进树洞里,然后把那个树洞堵住,这样他的秘密就不会被人知晓了。”
  彩娘很认真地说道:“那他为什么不找一个信得过的人说呢?”
  薛崇训没说什么,看了一眼那些烧成灰烬的纸,拿起桌子上的草稿走出了书房。就在这时,天上忽然下起雨,他便沿着屋檐向外走。
  过得一会,只见三娘迎面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把伞,说道:“我见下雨了,就叫人取了伞过来。”薛崇训点点头,把手里的纸递给三娘:“帮我放好,明天要用。”
  回到内宅,薛崇训吃了饭,雨还没停,他忽然想在雨中走走,正巧晚上没有预订的访客,便打了伞,带着几个侍卫出门去了。
  洛阳的繁华度和长安有得一比,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是东西方贸易的最重要的物资集散点之一,大唐数一数二的大都会。
  薛崇训随便乱走了一阵,忽见街边有个卖艺的摊子,很多人打着伞都在那里看,一个壮汉在那里把一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风,很精彩的样子。薛崇训自己也习武,所以对这种戏耍比较感兴趣,旁边那些逗猫逗猴的他却不注意。
  “看看去。”他说了一句,便走过去观赏。
  那壮汉阔脸,臂圆腰粗,穿了一件无袖的褂子,故意把膀子上一股股黝黑的肌肉露出来,舞得一阵,便抱拳道:“各位父老乡亲,献丑了。人有窘难,我媳妇看病需要钱财,不得已向各位讨几个赏钱,我们夫妻在此叩谢各位善人。”
  薛崇训听他这么说,这才注意到一个戴着斗笠的妇人正双手抱着一顶帽子,在人群边上要钱,模样儿倒是白净,可是脸上有一块丑陋的大胎记,手指很奇怪地蜷在一起,没法拿帽子,所以是用手臂抱着的。方才那壮汉说他媳妇有病,难道就是手指有麻痹症一类的?
  她挨着讨要,走到薛崇训面前时,薛崇训见里面只有一些铜钱,便伸手摸进腰带,刚摸到一小块银子,忽然想起了什么,便抓起一锭金子拿了出来。那女人一见薛崇训手里拿着一大块金子,顿时愣了愣。
  大家平时使唤钱,一般都是铜钱,很少见到金子银子,金银几乎是作为储蓄使用,但见薛崇训手里拿着那玩意,周围的人也是十分惊讶。这是哪家的败家子,钱是这么花的么?
  薛崇训笑道:“把你家良人叫过来,我想和他说几句话。”
  那女人也没说话,便走了过去,对那壮汉小声说了几句,壮汉转过头,看了一眼薛崇训,应该也看到了手上的金子,但壮汉的目光却完全不看薛崇训的手。
  壮汉走了过来,抱拳道:“贵人有何请教?”
  薛崇训左右看了看,说道:“借一步说话。”
  薛崇训手里那块东西,恐怕壮汉卖一辈子杂艺也讨不够这么多钱,不过壮汉倒是没有表现得特别热情,就算有金山银山,谁那么傻拿着金子丢着玩?肯定有啥蹊跷。壮汉遂叫媳妇看着摊子,把薛崇训叫到旁边的一条巷子口,巷子里的人少,壮汉这才说道:“什么事?”
  “刚才我看了你的把式,在军中呆过?”
  壮汉顿时警惕地看了一眼薛崇训腰间的饰物,说道:“上过番,还当过不大不小的头……地没了还得上番,没法过,现在逃户多了去,怎么有问题?”
  薛崇训笑道:“别紧张,我就算是官,也犯不着亲自跑到街上来和你较真不是?”他一边说一边看看天色,“天快黑了,你们夫妻一整天就挣到那么几个钱,日子不容易啊。”
  壮汉听他这么说,这才放松了一些,说道:“既然不是和我过意不去,咱们也不认识,有话直说吧,你想让我做什么?给什么价钱?”
  薛崇训拿起手里的金子:“这个是我自己掏腰包给你的安家费,以后的酬劳官府会发军饷,兵募愿意干不?”
  兵募不比兵役,官府会发马匹军械粮草,可能还会有军饷等福利,总之不是免费服兵役的事,一般是可以养家糊口的。像长安洛阳城里的人家,想得到这样的差事,得要点关系才行。很显然薛崇训找着他是好事。
  壮汉不由得一喜,打量了一番薛崇训,“您说了能算?”
  薛崇训听到这句话,心道到底比不上官场上的人圆滑。他也不计较,只说道:“能算,我一句话的事儿,不过你耍那些招数都是好看不中用的,只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本事拿这钱。”
  壮汉立马拍着胸脯道:“看的用的,我都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既然是行家,我现在给你耍几招有门道的。”
  薛崇训说道:“我陪你玩两手,你能赢我金子你拿走,愿不愿意当兵募将校随你。”
  “当真?”壮汉愕然道,“咱们萍水相逢,能有这样容易的事儿……”
  “说话算数。”薛崇训把他拉到卖艺摊位上,把手里的金子递给那个脸上有胎记的女人,大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作个证,我和这位好汉比划比划,赌这块金子,他要是赢了,金子归他。”
  周围顿时一阵嘈杂,人们乐得看稀奇。这时那女人却突然小声问道:“他输了怎么办?”
  “能怎么办?”薛崇训笑道,“哈哈,阿嫂不如你家夫君江湖熟,他就没问,你提醒我不是自找亏吃么?”
  三娘提醒道:“点到为止,用木棍吧。”
  薛崇训笑道:“行,听她的,玩归玩不用玩命,咱们点到为止。”
  壮汉拿来两根双臂长的木棍,然后犹自在那里活动起筋骨来,粗壮的四肢虎虎有力,肌肉一股一股的,个子也比薛崇训高半个头。围观的人见状十分看好壮汉,大声叫好。


第十四章 失礼
  小雨淅沥,没带伞的人被淋得半湿不湿的。眼见有两个要比武赌金,更多的人被吸引过来,于是壮汉摆得地摊旁边围的人越来越多,比先前他一个人耍把戏的时候热闹多了。也有游手好闲之徒抓住这个噱头,自己在旁边开庄押宝起来。
  薛崇训把手里的伞递给三娘,拿起木棍走到场中,抱拳道:“我姓薛,咱们既然切磋,请教壮士名讳。”
  壮汉也抱拳为礼道:“草民姓鲍,单名一个诚字。”
  薛崇训一撩长袍,双手举起木棍,说道:“动手吧。”他这架势,行家一看就是横刀的姿势。横刀是双手刀,讲究一个攻击凌厉,防守却不甚严密。
  鲍诚见状,也不客气,大喝一声“得罪了”,当下提起木棍,强壮高大的身躯犹如一头公牛一般猛撞向薛崇训。
  “啪!”薛崇训格了一记,顿觉虎口被震得发麻,双手一阵疼痛,手中的木棍险些脱手。这壮汉的力道当真不错。
  鲍诚“着”地大喝一声,毫不停息,又是一棍凌厉地向薛崇训斜劈下去,那气势,有如开山之力。
  薛崇训练的原本也是大开大阖的刀法,但瞧这劲头,没有信心去硬拼,只得向后一跳躲开他的攻势。鲍诚随即贴了上来,步伐不甚讲究,但每招每势都干脆利索,倒是战阵上的实用之法。
  身高确实会给人一种心理威压,薛崇训面对的鲍诚是个身长九尺的壮汉,就感觉面前横着一座大山一般,仰攻感觉十分艰难。
  两人一攻一守,薛崇训被逼得步步后退,围观的人大声叫“好”!形势仿佛是一种一边倒的情况,但在场的人中间至少鲍诚本人和一旁围观的三娘知道顶多还是平手。因为鲍诚连薛崇训的衣角都没碰到。
  薛崇训一直在退,但退得从容不迫,脚下的步伐也是循规蹈矩有章可循,毫无破绽,每次鲍诚攻过来的木棍都差一寸半寸。他从小学习的弓马刀剑,都是多少有点名头的教头教习的,不仅讲究实用,还要讲究仪态。此时对阵,只见他的长袍飞扬,衣袖舞动,和一味强攻的壮汉一对比,薛崇训身上透着一股明显的儒雅之气。
  绕着圈子转了两圈,鲍诚有些喘气起来,半天碰不着薛崇训的衣角,他的脸色露出焦急烦躁之色。再次冲到薛崇训面前时,不由分说,他一棍就指着薛崇训的脑袋横扫过去。
  “好!”薛崇训喝了一声,一低头躲过一记,向前一个马步,一棍对着鲍诚的腰间刺了过去。“呀!”鲍诚顿时痛叫了一声,同时一棍向薛崇训的肩膀打了下来,但此时薛崇训已毫不停滞地一个转身,擦着他的肩膀转到了侧后,一棍向他的颈子劈了下去,但因比武是“点到为止”,薛崇训也没有使太大的劲。
  鲍诚立刻猛推了一把,转过身来时,只见薛崇训已侧跳到空中,双手高举木棍,居高临下地竖劈下来。
  “破!”薛崇训大喝一声,有如雷霆万钧之势,“砰”地一声巨响,将鲍诚挡来的木棍从中间劈成两段,鲍诚接连后退了三步才站定,差点没一屁股坐到地上。
  “承让,承让。”薛崇训微笑着抱拳道。这时周围的人也大声叫好起来,鲍诚一看这情势,不得不认输了,只得说道:“薛明公武功了得,佩服。”
  这时鲍诚那个脸上有胎记的媳妇跑了上来,把金子递了过来,满脸笑意地说道:“还你,不该得的,咱们可不贪图。”
  薛崇训见那小媳妇满心欢喜的样子,顿觉有些奇怪,女人不都想自家男人赚到大钱么。鲍诚输了她高兴个啥?
  倒是鲍诚十分沮丧地说道:“吃了轻敌的亏,下回有机会再向您讨教讨教。”
  薛崇训哈哈大笑,“胜败兵家常事,不必执着。不过壮士确有本事,咱们不论输赢,这份酬金还是给你,但我想雇你做募兵将校,有马有粮有军饷,比跑江湖强,愿意么?”
  鲍诚脸上一喜,可还没等他回答,旁边那小媳妇却很不懂礼数地接过话道:“我们喜欢跑江湖,自由自在!”
  唐朝的女性地位较别的时代要高,但依然是儒家理念为核心的王朝,男尊女卑是人伦之道,男人说话,女人插话是十分不礼貌的。薛崇训听到她这么说话,心里也冒出一丝不快。
  果然鲍诚十分恼怒,怒视着那女人道:“我是看在同乡的份上,把你当嫂子照顾着,何曾失过礼数?我的事轮得到你来管?”
  女人十分委屈,把愤怒转到了薛崇训头上,瞪着薛崇训道:“不是说好的,鲍郎赢了才给那钱?你这人怎么说话不算数!”
  薛崇训:“……”
  忽见女人的眼眶里竟然浸满了泪水,大声说道:“有钱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稀罕,你走!”
  “放肆!”鲍诚大怒,拉了一把女人,将其拉回身后,抱拳对薛崇训说道:“乡下女人,没见识,明公切勿见怪。咱们找个地方细谈?您只管放心,旅、队、火操练我全懂,也能管束得住手下,有机会为国效力我一百个愿意,甭管她,她并不是我内人,不过混口饭吃的时候装的罢了。”
  “哦……”薛崇训看了一眼后面垂泪的女人,心道原本我还以为这鲍诚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为了治娘子的病不惜街头卖艺,看来世间事并非人们看到的那么简单纯真啊!
  这时女人恨恨地说道:“你们这些人,没一个好东西!为了富贵真的什么都可以做吗?”
  鲍诚脸色铁青,喝道:“闭嘴!不说话能当你哑巴?什么富贵,我是为国效力,总强过街头卖艺!你个扫把星,不坏人的正事心里不舒服?”
  “好好,我是扫把星,不拖累你了,你走你的富贵路,我过我的独木桥,省得遭人嫌弃。”女人说罢泪奔而走,头上的斗笠也掉了下来,光着头顶跑进雨中。
  薛崇训看着她的背影,对鲍诚说道:“你先去把她追回来吧,安顿好了,到户部行辕找我,我姓薛,到时候我吩咐人给门子打个招呼。”
  鲍诚道:“甭管她,我和她又没多少关系,以往只是看在同乡的面上照顾着,给脸不要,管她作甚?”
  薛崇训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因为死要面子才这样说,当下便说道:“各人家的私事,我管不着,我先回去,明日一早你到衙门里来。”他想了想,把手里的金子塞到鲍诚手里。
  鲍诚忙推辞道:“无功不受禄,这个我万万不能受。”
  “别婆婆妈妈了,官府给你的安家费,应得的,把家里人安顿好。”薛崇训说罢便与他告辞,也不想耽搁事……他猜鲍诚马上会去把那小媳妇找回来,毕竟他们俩一块儿这么久了,鲍诚起先的态度应该只是做做样子,为了脸面而已。
  告别了鲍诚,薛崇训一看夜幕将近,便和三娘等几个侍卫一起往回走。这时三娘忽然说道:“那个女人真是可怜。”
  薛崇训便随口说道:“我也很奇怪,她干嘛没事给鲍诚难堪?男人得了份好差事,以后她也不用风吹雨淋的不是。”
  三娘冷冷道:“郎君难道没看明白?”
  “明白什么?”薛崇训有些好奇地问道。
  三娘冷笑道:“郎君、良人……可以同患难,不能同富贵。那女人看得明白,要是刚才那姓鲍的有了钱,又有了一份衙门的正当差事,别说能像以前那样成天陪着她,会不会抛弃她也难说。”
  薛崇训不禁停住脚步,转身看着三娘道:“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鲍诚好几次解释小媳妇不是他的内人……”
  “郎君现在明白那女人为什么会如此失礼了吧?”三娘淡淡地说道,“人之常情,世间上这样的事见怪不怪,郎君不必在意……换作其他人,多半也会和鲍诚一样,脸上一大块斑不说,手好像还有毛病。郎君给的那块金子拿到乡里,能买几个年轻的没毛病的小娘了。”
  “是这样?”薛崇训怔怔地说道,他默默地转身走了几步,突然又回过头来说道:“三娘,你现在带两个人回去找找,天下着雨,那女人应该不会跑得太远。如果鲍诚没有找到她,你把她弄回来,不然她无依无靠地在洛阳怎么办?”
  三娘不动声色地抱拳道:“我这就去。你们两个,跟我走。”
  ……薛崇训回到住处时,发现房里的侍候丫头是白天在书房里当值的那个江彩娘,不由得有些惊讶地问道:“你不是白天当值么,怎么在这里?”
  彩娘低头道:“管事说难得我和郎君面熟,就让我过来侍候,也好让郎君省心一些。”
  薛崇训沉吟片刻,左右看了看没有其他人,忽然很意外地走到了彩娘的面前,伸手就要摸她的下巴。彩娘大吃一惊,急忙躲开了,失色道:“郎君,我只是个侍候人的奴婢,不能侍寝的……”
  薛崇训笑了笑,“你不愿意?”
  “我没有资格这样……”彩娘脸色苍白道,“郎君放过我吧,不然别人会在背后闲言碎语的。”
  薛崇训也不为难她,踱了几步,说道:“是这样,因为我的地位,不可能要你这样的人……你明知没好处,自然不情愿。”
  彩娘低头不语。
  薛崇训忽然叹息道:“假如我现在一无所有,然后你跟我了。但忽然有一天我飞黄腾达了,你说我还会要你吗?”
  彩娘用蚊子一般的声音道:“这郎君要问自己,我不知道呢。”


第十五章 凶物
  她姓董,既不是书香门第的小姐,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原本应该叫董大娘或者董二娘之类的名字。但因左颧骨的位置有一小块蝴蝶一样形状的红色胎记,父母邻居在她小时候便唤她蝶儿。她脸上的胎记并不大,也不甚难看,白天那块大黑斑自然是自己抹上去的,还有手不听使唤也是装出来的,为了生计博取看官们的同情心罢了。
  鲍诚本来以为她回“家”了,但回到住了多户人家的院子时,问了几个人,都说没见着董氏。他走到自家门口,见门还锁着,一摸钥匙还在自己身上,心道她是真没回来。
  于是鲍诚打开门,把大刀等东西搬了进去。一进门,整洁的房间让他感到一阵舒心,老旧的桌子胡床等物一尘不染,所有的东西都井井有条,和院子里脏乱的情形判若两境。
  这时鲍诚心道,要说蝶儿持家还是不错的。他丢下手里的东西,见自己的卧室门口的一张胡床上放着一叠衣服,好像是早上她匆匆收进来放在那里的,鲍诚心里忽然有些酸楚,拿起来一闻,还有股皂角的清香。
  肚子一阵闹腾,但闻不到煮饭的烟味了。
  得先把她找回来再说,鲍诚心道,就算看在同乡同村的份上,也不能这么把人丢在洛阳城里。想罢他便站起身锁了门出去了。听说贞观那会是不用锁门,不过现在得锁,不然值钱不值钱的东西都容易不翼而飞。
  鲍诚的家乡鲍家村的男性多数都是一个姓,按理他得称呼董氏的丈夫兄弟,所以董氏算他的嫂子。到了洛阳之后,他也能恪守礼数,没有做出有违常伦之事,这孤男寡女实在不易,原因无他,只因鲍诚怕碰了她招来血光之灾。
  这女人是“白虎”!是她婆家的人传出来的,这样的女人不祥,一碰就倒大霉。鲍诚以前也是将信将疑,老人说的东西还是有些道理的,毕竟有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后来他是完全信了,真是很玄:董氏嫁到鲍家村不到半年,她丈夫便在洛阳城厢的一个赌场上输了个干净,还欠下一屁股债跑路了。要说鲍家那兄弟一直好赌,但都是小赌,从来赢多输少,输也输得不多,这回真是鬼迷心窍啊。
  丈夫跑路了,家里不得安宁,董氏的待遇可想而知,她跑出来前一直身陷两家关于休妻的麻烦中。婆家想休了她,但没有正当理由,休妻是需要诸如不能生育、不守妇道等等理由的,不能因为人家是白虎就休掉;经过商量,娘家的人是同意,但要索取大笔赔偿。这事儿很麻烦。
  鲍诚一边走一边想,自己家里的地都被人兼并去了,以后要么继续跑江湖、要么做依附民,一辈子都没地位……自家一身武艺,实在窝囊,做兵募是条正路,眼前可以解决生计问题,长远来看如果博得开边立功等功劳,飞黄腾达也不是不可能,薛仁贵等牛人就是他心中的英雄,封侯拜将,美名天下传!
  ……董氏这女人,自己跑到洛阳来,照顾她这么久也算尽到同乡之谊了,幸好没碰她,不然理儿上可说不过去。鲍诚寻思着:最好还是送她回家,回娘家比较好,一个女人在外面漂着有啥盼头?再说我要干正事,也没空再照顾她。
  总之得找到她,劝说她回去,给些钱带回去比较好。而且鲍诚心里还有个隐忧,这种不祥之物在身边,不说封侯拜相,会不会倒霉地遇到血光之灾也说不定。
  ……
  鲍诚先回家再出来,时间耽搁了一阵,倒是三娘先找到了董氏。天黑之后,雨又大了一些,董氏被淋得浑身尽湿,正站在一家屋檐下冷得簌簌发抖。
  三娘打着伞走到她的面前,只见她脸上涂的黑斑已经被雨水淋掉了,头发沾在额头上,一张脸倒是有几分凄美,鹅蛋型的脸长得并不难看。
  董氏见有人走到面前停下,有些害怕,不由得怔怔地看着那把油纸伞,双手抱在胸前,脸色十分苍白。
  这时三娘将伞往上抬了抬,露出幽冷的脸来。董氏心下一冷,随即想起她是傍晚时那个当官的身边的人。要是别的侍卫,董氏估计记不住了,不过三娘实在很特别。
  “你认得我?跟我走罢,我是官府里的人,不是坏人。”三娘淡淡地说道。
  董氏摇摇头。
  三娘沉吟片刻,仿佛在琢磨着董氏的想法,当下又说道:“你不必对我们有成见,鲍壮士身有长技,就算没遇到我们郎君,总有一天也会有机遇找着门路的……不属于你的东西,留也留不住。”
  董氏听三娘说话客气贴心,总算说话了:“我先等等,不然一会他找不着人心里慌。”
  “你这么肯定他会来找你?”三娘道。
  董氏不冷不热地说道:“我们都是鲍家村的人,乡里乡亲的,他不会丢下我不管,否则当初也不会收留我……我想他会托人送我回家。”
  三娘听罢苦笑着点点头:“这样啊,有家回还不错。”
  董氏声音哽咽道:“我不想回家,两边都不想回,回去比死了还难,可我又狠不下心去死……”她脸上的水珠也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
  三娘默然许久,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只能回家了,不然还有什么办法……当初我就不该跑出来的。”
  三娘淡然道:“在外面靠自己生存确实不是想得那么容易,就算做奴婢,富人家也不会要来历不清品行不明的人。”
  就在这时,只见街头一个山一样高大的人向这边走了过来,董氏脸上先是露出惊喜,随即又黯淡下来。三娘见到她的神色,回头看时,果然看到了鲍诚正向这边走过来。
  天色晚了,又下着雨,长街上人已十分稀少,不过古典的木楼上还挂着灯笼,光线还不算阴暗。鲍诚走了一阵就发现了屋檐下的董氏。
  他走了过来,看了一眼三娘,抱拳道:“你是……”
  三娘道:“我是薛郎家的人,起先在府前街和你切磋武艺的薛郎。”
  “哦,幸会幸会。”鲍诚爽朗地笑道,然后看了一眼董氏,收住笑意道,“先回去,回去再说。”
  董氏没说什么,低着头便走了出来,这时三娘把伞拿过去遮在了她的头上。董氏见状脸上一暖,道了一声谢。
  鲍诚道:“不知如何称呼你呢?”三娘道:“我一个女人,不是官,叫我三娘就行。”
  鲍诚打了个哈哈,心下奇怪薛郎的人跑到这里找董氏作甚。他以前在折冲府里干过,虽然从武的人没有文官那么多弯弯绕绕,但还是有许多规矩和讲究的,特别是他以前在酒桌上的时候,明白武将的规矩不比文人少。所以鲍诚也动了心心思琢磨三娘过来的事,难道是薛郎想考校我的品行?
  于是,三娘并没有问到董氏的身份什么的,鲍诚先说起来了:“咱们从武的人,和我的名字一样,讲究一个诚,还有一个忠!我在薛郎面前绝不会说虚的,蝶儿……就是她确实不是我的内人,你问她便知,数月以来我从来是以礼相待。”
  “嗯……”三娘不动声色地随口应了一声。
  鲍诚又道:“她家郎君也姓鲍,我纵是禽兽,岂能动歪念?一开始我碰见她就想送她回家的,毕竟是我做兄弟的应该做的事,但她不愿意,我也迫于生计没得空,事儿就拖了一段时间。这次我一定好好地送她回家去。”
  三娘淡淡地说道:“鲍壮士有礼有节,我很是敬佩。”
  这时董氏可怜兮兮地说道:“鲍郎,你还是别叫我嫂子了,夫君和你又不是亲戚……以后你做了官,把我当个奴婢使唤就成,我不想回去……”
  鲍诚愕然道:“说什么呢?我怎么能把兄弟的妻子当奴婢使唤,你把我当什么人了,这些日子我可曾失过礼数?”
  董氏哭道:“你就是怕我背了你运道,影响你的官运!别不承认,你心里想什么骗不了我!”
  鲍诚怒道:“好不知理的人!我对你以礼相待,你却这般说话!你背弃公婆父母,独自逃跑,岂是人伦之道?”
  董氏情绪失控,大声说道:“什么理!你知道我在家里过得是什么日子吗?我这些日子给你做饭,给你洗衣,帮你挣钱,你心里就没有一点情义?”
  这时三娘淡淡地抱拳道:“鲍壮士,冒昧地问一句,董嫂家里是什么回事?”
  董氏瞪着鲍诚道:“你要让我在所有人面前丢脸,你就说!”
  “那当我没问。”三娘道。
  鲍诚叹息道:“其实这也怪不得她,她们家的事儿,咱们终究是外人,管不了许多……不是我没有情义,我真的不能继续留你在身边了,不然乡亲会怎么评价我鲍诚的品行?”
  董氏冷笑道:“你落魄的时候可曾在乎过别人的评价?”
  三人一起走到街头,另外两个穿长衫的侍卫也过来了,看了一眼董氏,说道:“我们分头寻了几条街,原来三娘已经找到人了。”
  “既然鲍壮士找到了人,也没我们什么事儿了,就此告辞,我还得回去复命。”三娘抱拳道,“明日记得到户部行辕点卯。”
  鲍诚回礼道:“好,那恕不远送,咱们明日一早见。”
  就在这时,董氏忽然说道:“你们是受薛明公之命专程来找我的?找我做什么?”


第十六章 破碎
  最绝情的话不是谩骂或者埋怨,而是“官腔”,套用各种大义道德的冠冕堂皇的语言。鲍诚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礼有节,但董氏的心已如这漫天的冷雨,浸透了衣衫,贴着肌肤,冰凉得直入骨肉。她站在雨中,水珠沿着脸庞往下滴着,簌簌发抖。既然走出了第一步,从家里叛逃出来,回去的路已经变得十分遥远……
  倒是一向冷冰冰的三娘仿佛体会到了董氏的感受,她想了想说道:“你要是不计较户籍,不如附籍到薛家名下吧,愿意么?”
  相比鲍诚说的各种大义,这句简单的话让董氏死灰一样的脸有了一些生气。三娘没有讲任何道理,其实她这样做在道理上也说不通,她竟然让一个有夫之妇贱作奴籍?
  但女人就是不讲道德大义,董氏毫不犹豫地点点头:“愿意。”
  两个女人一唱一和,没两句话这事就算有结果了,鲍诚不由得目瞪口呆。他在一旁默不作声地寻思了一会,想想自己也没必要管……但他忽然想到董氏的“不祥”,万一以后让薛郎发现了,会不会因此对自己有成见?
  鲍诚和其他官场或军营里的人不同,多数官场上的人都有各自盘根复杂的关系,他初来乍到,能进入权力圈子只是因为今天薛郎对他的赏识,薛崇训是他人生机遇的关键所在,出不得半点差错。
  “三娘,我有一个事儿不得不先说明白……先说断,后不乱……”鲍诚犹犹豫豫地说道,他一个身长九尺的汉子,脸上竟然涨得通红。
  三娘转头有些疑惑地看着他:“什么?”
  董氏已经隐约猜到他要说什么,她怔怔地看着他……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她的脸变得毫无血色,牙关碰得在“咯咯”直响,不知是衣服打湿之后的身寒,还是心寒。
  鲍诚捏紧拳头,终于抬起头来镇定地说道:“蝶儿……在家乡不被待见,因为她不祥……”当他说出“白虎”这个词时,声音已小得若闻若隐,“你是薛郎身边的人,说与薛郎知道就行了。我鲍某待人以诚,不能阴着去害有知遇之恩的人。”
  三娘愣了片刻,用复杂的目光看一眼他,冷冷地说道:“行,我一定如实向郎君回禀。”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啪”地一声,几个人都微微一惊,转头看时,是旁边屋檐上的一块瓦片被雨水冲刷下来,掉到地上摔碎了。
  董氏的声音不知怎么有些沙哑了:“听!那是什么东西破碎的声音。”
  鲍诚也觉得有些内疚,底气不足地说道:“蝶儿,你别怪我,薛郎愿意帮你,你不能瞒着人家,人以诚立。”
  董氏满脸都是水,一边摇头一边后退:“你不用说了,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作多情,是我多想了……你没有什么不对的,全怪我自作自受……”她的手指蜷曲在一起,就像白天假装的那样。她双腿发软,后退的时候不慎踢到了一块石头,猛地摔倒在地,双手本能地按向地面,一只手一下子被坚硬的青石板磨破了皮,血水顿时混进了雨水之中。
  鲍诚见状立刻去扶她,她突然大叫道:“别碰我!”鲍诚被这样突如其来的吼叫吓了一跳,董氏的声音平缓了一些,冷冷道:“男女授受不亲,你离我远点!”
  三娘走上前去,扶起董氏,淡淡地说道:“既然愿意,那咱们走吧。”说罢又转身抱拳道:“告辞。”
  鲍诚见两个女人有些亲近的样子,有些不放心地吱声道:“我……”
  三娘冷笑了一下:“鲍壮士不必多说,我只管一些私事,郎君的公事我从来过问不上的。郎君交代了,明日让你到户部行辕点卯,你答应了就一定要来。”
  旁边的两个侍卫也和鲍诚作别,于是三娘便带着董氏往回走了。
  回到行辕后,三娘先吩咐一个奴婢去准备热水和衣物,然后对董氏说道:“你先随我去见见郎君,这事得他点头了才行,一会你再洗澡换身衣服。”
  只见这宅子又宽又深,不知进深几许,廊庑翘檐,又是宏伟又是气派,就连最不显眼地方的窗子都有镂空花样。这样的宅子比财主家的豪宅还要讲究,董氏从未见过,心下有种对陌生环境的本能畏惧,紧张得话也说不出来了。
  本来白天见到穿麻衣的薛崇训时她没觉得这个人多令人畏惧,可是走到他住的地方来了,董氏却感觉薛崇训犹如天神一般的存在,根本和常人是两种不同的人。
  人的身份地位,确实就是通过这样那样许多的身外之物体现的。
  她跟在三娘的后面,沿着廊庑走了一身,来到一间房门前面,然后又跟着三娘走进去了。她低着头,不敢左顾右盼,只看到一尘不染的木地板,顿时被自己身上的水渍弄脏了。
  迷迷糊糊地转过一道屏风,房间里挂着绫罗幔帏,奢华至极,董氏一时间根本没法看清周围有些什么,也不敢抬头看里面的人。
  只听得三娘说道:“郎君,我把她带回来了,但当时鲍诚也在……”
  一个男人略显低沉的声音道:“怎么湿成这样,先去换衣服,别染上风寒,回头再说。”
  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董氏又跟着三娘走了出来,什么礼节之类她完全没想到上面去,也弄不清楚该怎么办。
  三娘带着她出来,交给了另一个女人,吩咐了几句,便要离开。董氏有些恐慌道:“三娘,我怎么找你?”
  那女人笑道:“姐姐刚来呢,怕生。没事的,这内院里就那么几个人,不两日大家都熟了。”
  三娘也淡淡地“嗯”了一声,便转身走了。她又回到了薛崇训的房里,正欲说鲍诚的事儿呢,却不料薛崇训又在那里犯起老毛病来了,在地板上走来走去,也不管三娘,开始说些没头没脑的话。
  薛崇训叹道:“这人不能老演戏,再怎么装,总会露出马脚不是。”
  三娘站着没说话,也不打搅他的“雅兴”,也懒得管他发什么疯,只管听着便是。有时候三娘觉得薛崇训不是要让别人明白,不过是要找个活人说废话而已。
  等他一个人在那捣腾得差不多了,这才在椅子上坐下来,看了一眼三娘道:“昨天见了几个备选管理仓库的官吏,正琢磨这事儿呢……刚才那个湿露露的人,就是鲍诚的老婆(老公老婆称呼起源唐代)?”
  三娘道:“是鲍诚同乡,从家里跑出来的。”
  “哦。”薛崇训忽然笑道,“我刚刚瞧着楚楚可怜的样子,脸上的疤怎么没了?”
  “装的呗,手也不拧。”三娘道。
  薛崇训道:“我刚才说得有道理吧?这人再怎么装也不能一直装得下去。”
  三娘道:“郎君勿怪,我现在有点厌恶别人讲道理。”
  “哦?呵呵……”薛崇训有些尴尬地干笑了一声,倒也不生气,继续说道,“刚才你说鲍诚也找到她了,怎么不让鲍诚带回去?”
  三娘沉吟片刻,冷冷道:“郎君,我觉得鲍诚这人不怎么可靠,您准备用他做漕运兵募将校?”
  “怎么不可靠?”薛崇训沉脸道,“他没有别的门路,只有靠我才行;而且确有能耐。有这两点就够了。三娘,世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和我反目成仇。”
  三娘的脸上露出疼痛的表情,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有说。良久之后才有些莫名其妙地问道:“郎君会不会因为某种命数而相弃?比如……某日有人说我不祥。”
  “命?”薛崇训愕然道,“我不信命,命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此话当真?”
  薛崇训毫不犹豫地说道:“当真。你信么?”
  三娘难得露出了笑容:“信,只要郎君不诅咒发誓我就信。”
  薛崇训一拍桌子,忍俊不禁道:“我知道你笑什么了,昨天咱们见的官吏,其中有个姓杨的,老是说自己不是爹生妈养……他怎么说来着,哦对了:咳,我要是有半句虚言,就不是爹生妈养的。”他因为想起好笑的事情,心情也好起来,竟还模仿起了那人的口气。
  “那杨公的话还真不能信,他为什么老是说那句话,肯定是平时撒谎太多,老是招人怀疑,所以只能诅咒发誓,日子一久就成习惯口头禅了。”薛崇训笑道,“这人真有点意思。”
  三娘的嘴角有一丝诡异的笑意,“郎君上回不是要找良家子?刚才那小娘是送过来侍寝的,郎君还中意么?”
  薛崇训瞪眼道:“怎么是我找,明明是汝州那吕刺史擅自主张。”
  三娘冷冷道:“那晚我分明听得真切,不是郎君说什么‘野味’比官妓好,那官儿会这么做?刚刚那小娘姓董,乡里嫌她晦气,这才跑出来的,鲍诚也嫌她晦气,又要送回去……郎君不是不信命?我就带了回来,要是郎君不中意,叫人送回家去便是。”
  薛崇训的脑子想起刚才见到的小娘,模样儿还不错,比起官窑里的货色真是别有一番滋味……这长夜漫漫,他也不由得有些动心起来。


第十七章 侍寝
  三娘来到给董氏安排的房间时,董氏已经洗完澡换好了衣服,却见她身上的上衫不甚合身,太小了,使得胸前一对饱涨的东西紧紧地撑着衣服,连乳尖的形状都印在了衣服上。旁边那奴婢说道:“我起先瞧着董姐姐的身段找了套衣服,以为差不多呢,不想她此前把胸束住了,没看出来。”
  听得奴婢解释,三娘看了一眼放在床边椅子上换下来的衣服,果然有条束胸的带子,但是已经被雨水打湿了,不可能再束上去。俗话说男不露财、女不露奶,三娘倒是领会了董氏跑江湖的谨慎。
  奴婢又道:“我另外再找身大点的衣服过来。”这时三娘却道:“不用了,就这样也行,明日再换,现在要去侍寝。”
  “侍寝?”董氏顿时愕然,但转念一想既是卖身为奴,奴隶和平民依附民都不同,完全就等于是别人的私有财产了,那还能由得自己?她莫不担忧地说道:“我还没有附籍到薛家名下,这样就要侍寝了,要是郎君……一时不高兴,我……”
  她没怎么说清楚,三娘倒是听明白了,她不过是担心这样就委身于人,万一人家不喜欢又赶出门去,不是白白遭人侮辱么?女人也不想沦落到人尽可夫的地步不是。
  “三娘,还是不要了吧……”董氏小声说道,“鲍郎的话你也听见了,让我在府上做点粗活就行。”
  三娘寻思她也不是什么黄花闺女,犯得着这么矫情么,便冷冷说道:“郎君已经传你过去侍寝了,现在就去。”然后又转头对旁边那丫头道,“怕董蝶找不到路,你现在带她过去。”
  “走吧。”丫头说道。
  董氏只得硬着头皮跟在后面。事到如今,她也没选择的余地。唯有内心忐忑不安,主要的恐慌是由于自己的“不祥”,她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现在脑子里是一片空白。
  走到薛崇训的房门时,但见还有丫头过上过下,这府里的奴婢肯定不只一个两个。这样的场面对于董氏来说真是大场面了,在乡下,一般的富户财主家都不可能有丫鬟侍候,他们宁肯养能下地干活的长工。有丫鬟奴婢的家族,不是随便能见到的。
  转过丹青飞舞的屏风,掀开帘子,就见一个男人坐在里面,正拿着本书在那看。这里住的男人自然就只有薛崇训了,他见有人进来,先挥了挥手让带人进来的奴婢下去,奴婢屈膝作了一礼,很得体地退下了。而董氏则不知如许多规矩,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站也不是跪也不是。
  迎来薛崇训的目光,董氏急忙低下头不敢看他一眼。薛崇训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她那身不甚合身的上衫,一对平常难得一见的大乳实在规模可观,连两颗大粒的乳尖轮廓也看得清楚。
  薛崇训打量了几眼那对乳房,又看向董氏的脸,作颧骨的位置有枚拇指大小的红色胎记,屋子里的灯光也不很明亮,乍一看上去,就像有一只小蝴蝶贴在那里似的。
  两人都没有说话,董氏内心一阵波涛汹涌之后,咬了咬牙,大胆地抬起头去看薛崇训,她心道:他既然要成我的男人,起码得看一下啥模样。
  本来白天董氏是见过薛崇训的,他和鲍诚比武来着。但当时董氏心里注意的人只有鲍诚,根本没仔细看薛崇训,现在竟然一点印象也没有。她抬头看时,就看见一张黝黑的脸,和乡里经常下地干活风吹日晒那种庄稼汉一样的颜色。黑是黑,但和庄稼汉的黑却不太相同,老实本分的农人绝没有薛崇训眉宇间的那种英气,他那高高的鼻梁上,剑眉之间有种逼人的气势。
  不知怎地,这种黑让董氏一瞬间多了一分好感,大概直觉经常晒太阳的人比较爽朗?
  这时薛崇训比较疑惑,他见刚刚董氏进来时就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兔子一样畏畏缩缩,这时竟然直视自己?他不由得饶有兴致地注视着她的眼睛。
  董氏忘记了害怕,和薛崇训四目相对,她发现这个浑身整洁又充满了阳光味道的男人眼睛,却有郁色……这是一种直觉,在董氏的记忆里,乡里只有那些遇到家里死了人没钱埋之类愁事的人眼睛里才会有如此郁色。
  两人就这样默默地面对了许久,薛崇训才说出第一句话:“你刚进宦官之门,不懂规矩我也不责怪你,以后别人教你礼数,你要上心一些。”
  声音低沉,从容不迫,董氏听着挺舒服的,便忙应道:“是。”
  薛崇训又说道:“你既来侍寝,我现在要休息了,过来侍候我宽衣解带。”
  董氏顿觉脚下犹如灌了铅似的,紧张得不行,连自己的手脚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了,胸口巍颤颤地起伏不停,手指在轻轻颤抖。
  刚见过一面的男人,就要做出肌肤之亲的事,而且薛崇训还给她一种极大的压力,她怎么也平不下心来。
  薛崇训见状没法子,倒也不责怪,自己取下腰间的饰物、袋子等物,脱去长袍,随手就扔到地上,然后坐到床上,随意一蹬就把鞋蹬掉了事。早就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早形成了这种恶习。
  董氏见转瞬之间整洁非常的房间就被他到处扔东西扔成这样,顾不得多想,只得走上前,默默收拾那些东西。金鱼袋、玉摆到案头上,衣服也叠得好好的,放在旁边的柜子上。
  薛崇训只剩下一身白色的亵衣坐在床边,说道:“不用收拾了,你先过来。”
  董氏战战兢兢地走到床边上,下意识抓着自己的领口。薛崇训见状有些好笑,明明是送上门的女人,却偏偏这个样子,但这个女人很明显见识不大,肯定不会假装。可是她越是这样薛崇训越有兴趣,反而觉得官窑里那些上来拔衣服的官妓让人兴趣索然。
  薛崇训慢慢地伸手抓住了她的手,她的手掌有些粗,暖暖的,不过手背很是柔软。董氏红着脸,恨不得把头埋进地里去。
  “你是自己情愿的吧?我平常很不喜逼迫女人。”薛崇训沉声道,“不愿意就说,不难为你。”
  董氏张了张嘴,本想说什么,但一句话都没说,实在说不出来,嗓子像是被堵了一样。她也没激烈挣扎,薛崇训自然就当她默许了,或者半推半就,反正是可以动的。


第十八章 白色
  橙黄的烛火让房间里充满了暖色的光线,这里布置着绫罗珠玉、还有榈木家具,奢靡的环境中这个脸上有只小蝴蝶的女人就像野生的小动物一样别具风味。薛崇训的心里顿时冒出一股子占有欲。
  他的肤色有种阳光的感觉,内心却有一种极不阳光的心理: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只要不属于他,他都没啥兴趣;只对自己能够支配的东西情有独钟。
  于是他非常专心地把玩着身边的女人:他可以很怜惜她、很顾及她的感受;也可以随时粗暴地在她身上发泄兽欲。一切都受自己控制,这种感觉让薛崇训非常地愉悦。
  不一定要所有女人都多么完美、多么美好,只要属于自己的就是好的。薛崇训便是这样的意识。所以他才对官妓没啥兴趣,因为她们属于大家;也对别人的女人没多少兴趣。
  他的手掌很温柔地抚摸上董氏的脸颊,凝视着那块酷似蝴蝶的胎记。大概是董氏从来没有被男人这么温柔的对待,她抬头看薛崇训时,他那忧郁的眼神仿佛非常深情……至少她觉得薛崇训的目光很有情意。他仿佛在怜悯她的苦难,仿佛在安慰她的伤痕……
  董氏忽然小声地说道:“你……会像其他人一样赶我走么?”
  薛崇训毫不犹豫地说道:“不会。”两个字干脆利落。
  虽然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让董氏非常感动,恐怕只有经历过她这样毫无归宿感的遭遇之后才会对这两个字如此看重。
  董氏不放心地继续问道:“我有……有些地方很不好,你知道我不好之后也会这样说?”
  薛崇训用低沉的带着磁性的声音道:“不管你好不好,我的东西,我为什么要丢弃?”他实在是在说实话,因为对这样身份的女人他不用连哄带骗,这句话是在表达一种赤裸裸的占有。
  但很巧的是,说对了人。董氏缺的正是“被占有”,也就是归宿感。她把薛崇训的话当成了有情有义的情话,加上他此时的动作和眼神,还有那颇具男人味道的磁性的低沉声音,让董氏心里犹如喝了蜜一般,因为她相信薛崇训说的话,此时薛崇训有什么必要说甜言蜜语来骗自己?
  此刻她已经作好准备献身了……原本她是走投无路被逼如此,但此时瞬间的感动让她变成了心甘情愿;同时又有点忐忑不安,她不知道薛崇训能忍受的“不好的地方”是什么程度,如果是不祥的凶物,他还能接受?
  又是惧怕,又是期待结果快点到来,董氏带着这样复杂的情绪反手抓住了薛崇训的手按在自己的胸脯上。
  薛崇训捏了两下,又软又大,还很温暖。他不由得埋下头,轻轻吻了一下她脸上的胎记,那块红红的东西真是很别致,就像纹身一样。他将鼻口在董氏的脸上、耳朵上磨蹭,呼吸着女人身上的气息,按在她胸口上的手也没有停下,到处乱摸。
  很久没有和男人亲近过的董氏哪里消受得住如此挑逗,很快已是气喘吁吁,不过心里记挂着事儿,她见薛崇训光顾着撩起她的上衫把玩大乳去了,许久都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便红着脸拉了他的手伸进裙内。
  薛崇训沿着她的大腿内侧摸上去,找准穴道,轻轻一阵按摩,董氏顿时“嗯”地哼了一声,双腿不由得夹紧了他的手。薛崇训摸到她小衣上的一片湿润,便抓住裤角拉扯了下来,褪到了她的脚踝处。他沿着裸腿摸上去,很快摸到那销魂之处,心里只记着寻那河蚌开裂之处的小肉纽扣去了,却是没有注意到其他。
  董氏搂着他的脖子,气喘吁吁地在他耳边低声问道:“你没发现什么吗?”
  薛崇训笑道:“发现了,湿成这样了。”
  “……”董氏忍不住又道,“还有呢?”
  薛崇训摸索了一阵,这才发现有点异样,董氏的耻骨上竟然十分光滑,他不由得好奇地撩起她的裙子,借着烛火观看,只看见那地方就像白白胖胖的馒头一样,连一根毛发都没有。当然很容易看出,并不是刮掉的,刮掉起码有桩不是,也不可能那么白……她那地方就跟大腿上的皮肤一样白,两瓣唇外面也不似普通女人那样呈深色,还是白胖胖的就跟没发育的小女孩一样。
  白虎……一个词从薛崇训脑子里冒出来。什么不祥、凶物之类的他还真没有听说过,从小生长在贵族世家,这种长舌妇才会说的东西他没听过,现代的记忆里更没有不祥一说。而且他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女人这么大了还不长毛的,哪里能想到凶吉上面去?只顾着惊喜去了,毕竟是难得一见的。
  于是薛崇训十分愉悦地把玩扣弄起那里来,翻开白胖胖的外唇,欣赏着里面那红红的色泽,如此娇嫩的玩意他实在见所未见。
  对于他这种心理的人,有时候是不怕龌龊的,实际上他心里藏着许多龌龊的东西,他便毫无心理障碍地埋下头去吻那地方。
  董氏实在没想到薛崇训不仅没有视若畏途,反而拿舌头去舔!她浑身一阵战栗,双手捧住他的脑袋,呻吟道:“不要这样……”
  薛崇训道:“我想怎样就怎样。”
  董氏大口喘着气,使劲按着薛崇训的脑袋,哆嗦着说道:“我……我怕你嫌不洁。”
  薛崇训哪管如许多,咬住那唇,又是吸又是亲的,龌龊地品尝着那别样的女人味,直弄得董氏浑身都绷紧了。过得一会,她不由得抬起了臀,挺起了腰,双手紧紧抓着毯子撕扯,长长地哭了一阵,然后身体就瘫倒在薛崇训的怀里了,身上是一片狼藉,头发也乱了,裙子下面更是凌乱,长裙被撩在腰间,小衣裹在脚踝上,光着两条腿。
  她红着脸,手指按在薛崇训的胸口上,软软地说道:“我这样的女人不祥,郎君不知道吗?”
  “有此一说?”薛崇训略有惊讶地说道。
  “嗯……”董氏道,“郎君不怕影响了你的运道?”
  薛崇训道:“我不信那东西。”
  一个不信,简单爽快,董氏顿时觉得薛崇训实在可爱极了,她很诚心地说道:“我也希望别人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我突然很愧疚,不该这样的……”
  薛崇训听她说得动情,便说道:“那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就不必愧疚了。”
  “嗯。”董氏没仔细想薛崇训这句话的含义,随口便小声应了。她觉得既然是人家的奴隶,还能违背主人的意思么?其实就算是奴隶,也不一定全听主人家的,对于一些不合常理的无理要求,奴婢们经常会拒绝。就如昨晚那个彩娘,薛崇训要摸她,她就拒绝了,因为她的工作并不包括侍寝。
  薛崇训反过手竖起枕头,靠在床头上,看着董氏被扯开的衣领里雪白的乳沟,说道:“那换你侍候我了。”
  董氏自然懂得薛崇训的意思,只得低着头爬过去,跪坐在他旁边,伸手脱他的内衣。解开衣带,薛崇训的胸膛就裸露出来,让董氏十分吃惊,平常见他举止儒雅,没料到身上尽是一块块健壮的肌肉。两大块结实的胸肌隆起,黝黑的皮肤却保养得很是光滑,在烛火下泛着黑沉沉的光泽,就像金属的光泽一般。
  她吞了一口口水,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抚摸着他的胸膛,慢慢向下移动,腹上几块形状分明的腹肌让她十分惊奇……乡里的夏天,也有农人光着膀子干活,甚至在田里半身不穿衣服,再怎么壮的人肚子总是挺着,哪里能有一块一块沟壑分明的肌肉?薛崇训这身体绝不是干体力活能练出来的。
  钢铁般的身体,让她有些害怕,又带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大概女人内心深处有那种崇拜强者的心理作祟。
  当她触到薛崇训的裤腰时,犹豫了一下,急忙把手拿开了,脸上羞得绯红。薛崇训见状,便自个脱掉了亵裤,那玩意怒目昂首,还泛着红光,仿佛能敲得“铛铛”作响一样。他自己倒没觉得有啥不好见人的,男人的身体也可以是美的,力量感让薛崇训很是自信。
  倒是董氏的脸已经红得像伤风发烧一样,扭头看向别处。薛崇训抓住她的手,放在自己那活儿上,她那有点干茧的粗糙手掌一把上那棍子,薛崇训不由得暗吸了一口气,只见棍上面的青筋都涨起来,十分可怖。
  “用你的小嘴,含住它。”薛崇训兴奋地命令道。
  董氏:“……”
  “你得听我的,我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薛崇训道,他那低沉的声音就像咒语。
  董氏脑中就像浆糊一样,晕乎乎的无法适应如此新奇重口的情形。她无法思考,脑中只有软弱的回响着薛崇训的命令“含住它”,她转头看着那可怕的玩意,内心复杂到了极点。
  舔男人那东西,要多么下贱才能做得出来?按照她这辈子一贯的观念和所知,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疯狂的事,只有不由自主地拼命摇头。


第十九章 夜短
  董氏一想到薛崇训说的事,就不禁一阵反胃和抵触。但她又不是完全抗拒,也许为了别人做一件自己不情愿的事,会抵消一些那种感激之心。
  第一次有人不嫌弃她是不祥凶物,还信誓旦旦地说不离不弃,让她一时找到了自己,拾起了些许自信。
  薛崇训见她很为难的样子,恢复了一些理智,心下一软放弃了以势压人的打算,心道:只是为了淫乐,不必要做太过分的事。想罢他便说道:“不行就算了吧。”
  “我……可以的。”董氏抬起头勇敢地说道,她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勇气,也许是太害怕那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受,“只要郎君不离不弃,我愿意为你做所有的事。”
  薛崇训听罢顿时有些动容,不由得仔细端详着董氏那张楚楚可怜的鹅蛋型脸蛋,她仿佛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而自己就是那根稻草?薛崇训心中泛起一股子同情,伸手抚摸着她的脸道:“算了,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所欲也不定是你所欲。”
  他自私而阴暗,但偶然间露出了温情的一面,让董氏更加坚定了牺牲的决心。只有她这样的人,才会这样做:别人只要对自己有一点好,就加倍对他好……太缺爱的女人。
  薛崇训还没来得及劝说她,她便轻咬了一下下唇,心下一横,张开小嘴便用温暖的小嘴包住了那棍顶端的玩意。
  “嘶……”薛崇训一不留神,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那种温暖的感觉实在无法形容,就如被烫了一下似的,但并不疼……又如全身一下子泡进了温泉。
  滚热的感受,如浓情蜜意,让人魂飞魄散不顾一切。薛崇训叹道:“我……感觉太好啦……”
  董氏听罢觉得这事儿不再恶心了,就像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受到鼓舞,她便吞进去了更长一段。
  腮部和舌头的柔软,上颚和牙齿的坚硬,快乐与疼痛并存的感觉让薛崇训的脑子一个机灵,险些就此缴械投降。
  ……
  看着董氏在那干呕,薛崇训不由得伸手轻轻擦了擦她嘴角的黏稠东西。她微微笑了笑,说道:“没关系的。”
  薛崇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情愫,心下顿时泛出一股子怜悯。董氏可能不会去想:她在薛崇训心中不过是一件物而已,无论他如何爱不释手,在他心里也只是一件他拥有的东西……能让他有平等心态对待的,恐怕只有金城了。
  他的情绪变得有些混乱,也没应答董氏的话,忽然很粗暴地把她拉到了怀里,双手托住她的肥臀抱了起来。
  当董氏的腿间感受到了那坚硬的杵儿,她不觉有些恐惧,因为她曾经用嘴巴丈量过它的强悍,便忍不住恐慌地说道:“郎君,你慢点儿。”
  薛崇训对准了地方,慢慢将她的身体放下去,董氏不由得紧张地用双臂紧箍着他的脖子,大张着嘴紧张万分。她完全坐到了薛崇训腿上时,不由得长吁了一口气,颤声道:“好涨……”
  薛崇训双手握住她的腰,来回推动起来,同时埋下头含住了一粒嫣红的大葡萄,愉快的感受让他很快就把烦恼抛诸脑外。耳鬓厮磨之间,董氏那时高时低的喘息呻吟就如一曲轻歌,娇软而动人。
  那坚硬的杵儿就如能吸收力气的东西,董氏觉得全身的力气都被它吸走了,四肢软得发酸。但她又心慌地等待着某种时刻的来临,越是心慌越是着急,如生孩子一样不用劲就没法子解脱,于是她只能用尽力气去抓薛崇训的膀子、用力拿脚去蹬毯子,真跟临死挣扎似的。
  挣扎了一阵,总算等来了雷电触身般的感受,它的降临让董氏不由得自主地哭泣。就像登山的人,费近体力爬到了山顶,松了一口气,疲惫得动也不想动。
  她软软地靠在薛崇训身上,他还在继续推动。此刻董氏觉得身体那里面的皮肤脆弱到了极点,每一次摩擦都像被刮了一层皮似的。她忍不住哀求道:“先停一会,我受不了了,真没力气了。”
  薛崇训见她上气不接下气的,便让她趴在枕头上,说道:“不用你用劲,趴着就可以了。”说罢掀起她的长裙到腰上,捧住那白白的肥美翘臀,心急地将自己的活儿放了进去……这姿势让董氏倒抽一口凉气,带着哭腔道:“太深,我觉得肚子都要被你刺穿了。”
  于是薛崇训便缓缓地抽动,以免伤了她。
  没过一会,她的背就拱了起来,再次陷入那种心慌迫切之中,身上不由得绷紧,通过挣扎和叫喊来加速顶峰的来临。
  听了一会撩人的叫床,薛崇训感觉背脊传来一阵麻麻的感受,身不由己地加快了速度,他瞪圆了双目,肌肉暴涨,重重地向里面一戳,身上抽搐了一下,顿时像泡进了浴桶,又是舒服又是疲惫。
  薛崇训疲惫地倒下来,从后面侧抱住董氏的身子,手还贪婪地抓着一个大奶,意犹未尽地说道:“实在太快,不过没事,歇一会再来。”
  董氏喘着气道:“我没力气了。”
  “不用你费力气。”薛崇训道。
  董氏道:“不用力气我没法那个……心慌得很。”
  薛崇训道:“你别太急,这事儿不是只有最后那一刻,过程也是值得体会的。试着品味那磨人的甜蜜,嗯,就像相思一样……突然想听《长相思》了。”
  这时外面传来了敲更的声音,薛崇训听了一下,不由得说道:“没注意时辰已不早,再不睡天都亮了。唉,明天我还有事儿,真是春宵苦短。”
  董氏转过身搂住薛崇训,柔声道:“以后不是还有许多日子么?郎君不嫌弃我,我愿意一直陪着你。”
  她一边说一边又有些隐忧,如果自己又给这个碰了自己的男人带来恶运,却不知如何是好。她想着想着,不由得紧紧抱住了薛崇训,生怕他会突然不见了一样。
  如果命运依然如此循环,她也就彻底死心,认命了……


第二十章 三河
  长安城宫阙正面的朱雀大街两旁种着许多枫树,秋风一吹,已是红叶满树。天刚蒙蒙亮,朱雀大街中上朝的官员打着灯笼,排成了一条长长的火龙,映着绯红的枫叶,分外漂亮。
  那些灯笼的亮点井井有条,依次向前移动,这时一盏灯笼脱离了长龙,快速地向前移动了一会,终于停了下来,火龙再次恢复了从容不迫的行进。提着灯笼的青袍长脸年轻人正是御史张济世,他赶上了叔父张说的坐骑,沉声说道:“真凭实据都存入御史台,并有备案,一会在今上面前我就把前后关系说将出来。”
  骑在马上的张说四十余岁的样子,同中书们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他的面部轮廓棱角分明,腰板笔直,抓住缰绳的手臂也是虎虎有力。张说面色沉静地点了点头:“时机差不多了,可以这样办。”
  他们说的事儿就是弹劾运河沿岸吏治败坏、数名地方官收受贿赂之事。御史台手里已经掌握了账本、供词等物,人证物证俱在,真是实打实的事儿,由不得他人空口无凭狡辩。所以张说是胸有成竹……当然他的自信不仅来自于小小的几个证据,此前的准备也攸关重要。
  为了此次彻底定性那帮“斜封官”的卑劣,之前几个正直的朝野人士已“不谋而合”地做了两件影响较大的事,作好了充分的铺垫。
  第一次是两月前,洛阳府的姚崇上书言东都周边郡县吏治败坏、贪墨成风,更有汝州刺史为了巴结上官强抢民女。姚崇在官场和文人中都颇有清名,说话和文章能做到公心为凭,所以他的奏章影响不小,朝野内外对那些下放到地方的“斜封官”的能力和品行更加诟病。
  第二次是岭南文人张九龄的文章《三河赋》。张九龄七岁能文,诗歌文墨在岭南早有名气,长安也有人知道他的名头。
  张九龄的名气还在其外,这时候他的名气没法和姚崇比,他这篇文章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写文的来源: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跟着运粮船队从岭南一直走到了长安,实地考察了运粮路线的艰辛,其中包含了沿途风物、人情、苦难等等详尽的描述,痛诉了贪官污吏贪婪无度鱼肉百姓,充满了对民间大众的怜悯和同情。其文章洋洋洒洒数万言,有凭有据,文辞优美、感情真挚,文化和现实价值都非常之高。
  《三河赋》一出,长安纸贵,宣纸价格暴涨三成。印刷商大发其财,更有忧国忧民的有志青年买不到印册,到处借书誊抄。
  长安内外、关城之上,多少仁人丈夫翘首迎风,满怀感情地高诵三河赋,只待贵人发现自己的抱负,委以重任,澄清宇内。
  由是无论庙堂还是江湖,对于朝廷整顿吏治的呼声越来越大,舆情汹涌,正义之声比这金秋季节的秋风之声还频。
  ……大明宫的鼓声响起来了,身穿明光甲的卫士英武整齐,在两阙之傍交接鱼符,雄壮威武的喊声道:“时辰已到,鱼符并合,开……宫……城!”
  “哒哒哒……”黑压压的铁蹄在大道两旁行进,刀枪如林,盔甲碰撞得哐当直响。丹凤门外文武百官映着东天的曙光,昂首阔步,走向宫门,准备参与全世界最强帝国的决策运转。
  绛帻鸡人抱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宣政殿宏伟宽阔的大殿上,宰相张说站在百官之中,高唱了一段《三河赋》,义正辞严地大声说道:“不患寡患不公!天下粮赋运及长安路途艰险,宵小之辈竟然从中牟利!我大唐的公道何在?人心何在?长此以往,民心不存,社稷堪危,天子不可不察!”
  另一个大臣附和道:“天下治,首推吏治,地方官代天子牧一方土地,如不能克己奉公,中枢国策皆是惘然。”
  “朝廷应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这次朝会正直之士纷纷言论,是这些年宫廷动荡局势下难得一见的场面,倒是太平那边的权贵个个缄口不言,一副理亏的样子。总之庙堂上的状况十分反常。
  皇帝李旦端坐在上位,啥也没说,偶尔“嗯”地应一声,谁说话他就看向谁,很是认真地听取大臣们的谏言。
  就在这时,御史大夫张济世出列指名道姓地纠劾了几个地方官,并呈上一份附带了证据名目的奏章,要求皇帝下诏押解那几个官员回京问罪。汝州刺史吕竮的名字列在罪臣的榜首,被冠上了十条大罪,张济世说道:“汝州刺史吕竮贪墨最多,欺上瞒下,胆大妄为。他索取贿赂、巴结上官,专营私利,证据确凿。贪财数以十万贯皆有账目,这些钱到哪里去了?国家的蛀虫不仅只有他吕竮一人!”
  “我告诉你钱到哪里去了。”一个平静的声音道。
  声音不大,也不如刚才那些官员一样满怀激情,但正因与众不同,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众人的目光转向说话那人,只见此人是宰相陆象先。
  陆象先一向生性淡泊,名声尚好,虽然坐上相位是因为太平公主出力,但他从来没有去媚事太平,更不参与太平一党的阴谋密议,凡事宽厚公正,朝野人士对他还是很尊重的。
  陆象先一身紫袍已经洗得陈旧,须发飘逸,仙风道骨,长身而立,回顾了一下众位大臣,缓缓地说道:“运河沿岸吏治如何,老夫暂不评断。只说张御史提到的这笔钱财,用到什么地方了。”
  李旦微微动了一下身子,说道:“你说,他们是怎么花的?”
  陆象先一副不重名利的样子,淡泊地说道:“怎么做才能真正利国利民,这才是我们出仕最初的想法。老夫手里刚收到一份咨文,是数月前出京的卫国公薛郎发来的,他告诉了我们钱是怎么花的,诸位要不要听听?”
  李旦好奇地说道:“念,念出来大伙都听一下。”
  由是陆象先便从袖袋中摸出了一张信札,举起来示意了一下:“这份咨文文辞平实、枯燥,单从文采上实在比《三河赋》差了不止一个层次,但老夫觉得‘薛氏咨文’比《三河赋》写得要好。何也?因为它更加利国利民。”
  大殿中很快安静到了极点,此时如果掉落一根针恐怕都能听见,人们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有好奇、有惊异、有不解、有不安……
  只听得陆象先毫无感情地念道:“新任户部侍郎薛某顿首,某自出京之后,先后历经渭河、黄河,亲眼目睹漕运境况,苦矣,难矣。三门砥柱偶遇一船夫,船夫言河水之腥,是运粮户之血,某见船沉人亡、亲人呼天抢地,深以船夫之言为然……或曰吏治不修,上干天怒,此言放之四海而皆准,凡有艰难、便曰吏治,几无错漏。然某以为,漕运粮赋之难,法之不善,犹大于吏治不修……”
  陆象先停顿了片刻,又继续念道:“……请修三法,曰:四段法、仓廪法、雇佣法。四段法曰,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
  “三河法”一出,庙堂上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无人再高谈阔论。这封咨文没有抒情、没有地方风物描写,辞藻上比不上《三河赋》,但相同的是两篇文章本身都是实地考察之后而成,有理有据,说服力相当强。
  《三河赋》既是赋,主要思想是反应现实,抒发感情,痛斥弊端;“三河法”的出发点却是“如何改变现实”,并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漕运制度,从论述上看,这种制度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实情的。
  抛开文化价值,单从治理国家角度看,三河法完胜三河赋!
  所以先前那些激动万分的正直官员,现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陆象先回顾众人道:“钱到哪里去了?建粮仓,雇运工、招兵募、造粮船。‘筹集’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怎么花的,朝廷议事堂会叫薛郎列出账目上报,如果其中存在贪墨,老夫第一个弹劾他。对事不对人,只要我等一心为国,焉有国之不治?”
  几句话,平平淡淡的,但是许多官僚的脸已经红得像猪肝一样,就像“噼里啪啦”被人扇了无数巴掌一样。
  张说下意识看了一眼侄儿张济世,他的脸色实在难看极了,仿佛在说:你搞得什么?亲自到东都走了一趟,事情都没弄明白,火烧屁股似的就回来弄一堆事,不是伸脸给人打么?
  而太平座下那几个心腹宰相,得意洋洋的模样让其他人看着恨不得抽他娘的几耳光……特别是窦怀贞,也不佯装一下,一副小人得志的表情,真是遭人恨啊。
  李旦发话道:“太平推举薛郎治河,不负朕心,朕便等着运河大治。真能像他所说的那样,从南方运粮只需一月?如若实现,朕一定为他进爵,嘉奖其功。”


第二十一章 笔势
  “殿下您不知道,今天在朝上,我们胸中那口气真是太顺了!”窦怀贞满面红光地说着,他一下值就迫不及待地赶到了镇国太平公主府,将朝堂上的情形详详细细地描绘了一通。
  虽然太平公主早已得到了消息,但还是兴致勃勃地听着窦怀贞再说一遍,因为窦怀贞插科打诨地模仿着表情动作,很有观赏性,太平公主也很愿意再乐上一乐。
  窦怀贞笑道:“他们几个老兄弟,那脸色红得,我当时就差点乐出声来,这不拼命忍住才保持住我荣辱不惊的风度啊。”
  一旁的萧至忠也难得笑意吟吟,插话道:“你还说忍着,我明明看见你把啥都写在了脸上,没见张相公(张说)老是看你?那时候我真担心你们会打起来。”
  窦怀贞摇头道:“他哪敢打我?下午在议事堂里商议‘三河法’,张相公不也赞同了?他就算心里有一百个不痛快,可理儿在咱们这边,他只有一口气往肚子里咽不是。”
  萧至忠道:“这次我们完胜,最大的功劳自然是薛郎,三河法……佩服佩服;其次功劳应该算陆相公(陆象先),三河法从陆相公口中出来,那是掷地有声,名正言顺。”
  太平听别人赞扬薛崇训,脸上的微笑不变,但心里还是比较顺的。刚才她一直没说话,这时提到薛崇训,便马上开口说话了,当然语气并不像窦怀贞那样得意忘形,只是淡淡地说道:“崇训尚需历练,不用太夸他,免得他心高气傲……其实我以前很看重刘安的,哪想他畏手畏脚许久拿不出一个章程来,这一点他就比不上崇训了。”
  旁边的官僚们心里琢磨着太平的这句话,不就是在捧自己的儿子么?萧至忠心道:刘安哪里来的胆子去断太平家的财路?薛崇训有那胆子,不过是凭借身份,他当然不怕,要是换作刘安的位置,就算理出了三河法,真不用担心上面的利益关系么?
  不过萧至忠处事说话比窦怀贞谨慎多了,他心里虽然这么寻思,但口上却顺着太平的心情说道:“薛郎有勇有谋,行事果断,绝非常人可比;但殿下的信任,免去了薛郎的后顾之忧,也是很重要的啊。”
  太平又道:“陆象先当初没有拒绝我推他入相,我知道他的态度还是向着我的……此人就是太清高了,今天这样的日子也没说过来走走。”
  窦怀贞笑道:“不就是图个名么?”
  萧至忠皱眉道:“从一怎么能如此说呢?难道进出公主府会影响名声不成?”
  从一是窦怀贞的表字,这个字实在很讽刺,窦怀贞不仅没有从一而终,反而前后依附了几个权贵……
  他听得萧至忠的话,脸色一拉,有点不高兴地说道:“你非要和我抬杠才行?殿下是今上的亲妹妹,地位崇高,陆象先这样的人就是那么副德行,你越是权贵,他越是不冷不热,要我这么说明白老哥你才懂!”
  太平微笑道:“不用在意陆相公,他一向就是那样的人。如果他不那么看重名节,今天朝上的效果也不会这么好不是……对了,你们觉得张说这个人怎么样?”
  现在朝中的六个宰相(本来是七个的,刘幽求被流放到岭南去了,只剩下六个),有五个是倾向太平的人,最后还有一个没收拢的就是张说,所以太平才有此一问。
  萧至忠沉吟道:“平常没见张说或者他的亲信进出太子府门,他可能心里向着太子那边,但和刘幽求那些人不同。”
  太平点点头道:“张说这样的人,有底子和才能,文采武功双全,如果能把他拉拢过来,倒是一件很好的事。”
  萧至忠道:“恐怕很难,他现在已经是宰相了,殿下不能像推举陆象先入相那样去拉拢他。此人不贪财不好色,行事端正,很有骨气,很难……”
  “人总是有弱点。”太平淡淡地说道。
  窦怀贞刚才在低头寻思着什么,这时忽然一副恍然大悟状:“我知道张说看重什么!”
  “你说说看。”太平很有兴趣地问道。
  “权位。”窦怀贞胸有成竹地说道,“我敢保证,他非常在意权位!我听说他以前经常收受贿赂,但现在却能极力克制还博了个不贪财的美名,因为比起钱财,他更看重权位;还有一件事,我说来殿下一听便知,以前张说做过兵部侍郎,后来他调升兵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品级便比以前的兵部尚书高一等了,却嫌人家倚老卖老对自己不够尊重,因此设法逼其致仕。”
  太平公主听罢颇为高兴,“既然这样就好办,只要设法施以压力,让他知道如若不就范便贬出长安,如果他真的这么看重权位,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
  萧至忠忙劝道:“这个办法不定管用,张说城府很深,且能屈能伸,如果他看好的是太子,恐怕就算贬官也不会就范。”
  太平公主冷冷道:“能拉拢当然好,如若不能,设法将他贬出长安,免得他再纠集一帮御史像这次一样给我找麻烦。”
  ……太平等人论及的张说确实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纠劾斜封官的布局其实就是出自他手,张说是直接参与此事的人中间品级最高的大佬,他和姚崇等人的私交关系并不融洽,却抓住公心这一点成功地完成了三个步骤,不料被薛崇训出其不意败了个彻底。
  失败并没有让张说恼羞成怒,他反而极快地调整了心态,不仅在宰相议事堂力挺“三河法”,没过几天还亲笔写了一遍文章赞颂革新。张说原本就极有文采,写出的文章传得就快……如此一来,张说的公心朝野皆知,很好地表现出了他凡事以国家黎民为重的原则。三河法好,他并不因为是对手提出来的就贬低它。
  “法、赋之争”张说输了,但输得并不难看。如果没有薛崇训的出其不意,张说严谨的布局是不可能输掉的;而且他最后赞颂三河法的这一笔,简直是妙笔生花,力挽颓势。
  张说对侄儿张济世推心置腹地说道:“尊重对手,是起码的修为;能屈能伸,是起码的能耐。薛崇训提出的‘三河法’,绝对算得上是神来之笔,输了便输了,并不冤枉。”


第二十二章 搭建
  长安的形势大好,对薛崇训革新漕运十分有利。他完成了制定法令等前期准备之后,就开始着手实施具体步骤。
  做事确要借“势”。有势,就如行船有风,顺利多了。沿河的地方官很多差点获罪被押解京师,如汝州吕刺史这些人,对薛崇训是充满了感激,于是诸多配合;文人届的舆情也迫不得已地转向,称赞“三河法”利国利民,就连宰相张说都承认了这点。种种因素让薛崇训进展神速,顺利异常。
  薛崇训从河东(今山西)老家收罗了一批在当地有点名气的贤才,开始搭建班子。薛家是河东世家,在当地名声地位经历了百年积累,使用河东人为班底让薛崇训觉得可靠得多。
  首先他在户部行辕设立了两大衙门,一个是“户部漕运分司”,另一个“漕运军卫”。
  漕运分司里面的人有河东诗人、士族,甚至还雇了一些商帮的掌柜,通过制定基本规则,薛崇训设想把这个衙门做成有“基金”性质的机构,不仅要在运河沿岸征漕运税、调度漕运钱粮,还要渗透商贸、钱庄,用公款赚钱……当然现在只是一种设想,目前这个衙门的功能是为了核算仓库、运输等花费,支取俸米等事而设立的。
  “漕运军卫”下设四个兵募行营,为了防卫粮仓、押运粮船而设立。规模预算不是很大,不然会遭中枢忌惮,能完成保护转运的目的就够了,不能对朝廷重镇有威胁力。
  但在薛崇训心里,这支军力在非常时期或许也能用得上,所以他尤其重视漕运军卫的将帅人选。
  漕运募兵的总管人选是河东人,名叫汤晁仁。其父辈在贞观时期曾几度参与唐军的开边战争,也算是武臣之家,但在后来的政治动荡中汤家多次受到牵连,导致家道中落,大不如前。汤晁仁以前在河东薛家的地盘上做过一段时间团练使,因和薛家常有来往,说起来薛崇训的拳脚基础就是汤晁仁教习的,交情不浅。
  汤晁仁收到薛崇训的书信之后马不停蹄就赶来洛阳,薛崇训也是十分看重,亲自到城外迎接。
  天上下着蒙蒙小雨,薛崇训一行人等大半个时辰,才见三匹马向这边行走过来。小雨如雾,虽然已经离得不远了,仍旧看不清那三匹马上的人脸,不过薛崇训还是一眼就认出汤晁仁来了。
  汤晁仁的魁梧身材是与众不同,肩膀特别宽。一眼看上去,虽然只看见个轮廓,但加上他骑马的动作,薛崇训差不多就能断定,中间骑马那人就是年少时教过自己习武的汤团练。
  薛崇训策马从伞底下冲了出去,左右护卫急忙陆续吆喝“驾”追了过去。
  “汤团练!”薛崇训喊了一声。
  对面那人惊讶地“哈”地叫一声,喊道:“薛郎!你怎么迎出城来了?”
  薛崇训笑道:“你没来过洛阳,我怕你进了城找不着路。几年不见,汤团练英气不减啊。”
  这时汤晁仁的马已走到了面前,只见他身材不高,但臂圆腰粗,宽大的肩膀让他看起来很是魁梧。三十余岁的年纪,脸白,嘴上和下巴的胡须整整齐齐的。
  汤晁仁也不多说,直接从马背上跳将下来,“咵!”地一声,踩得泥浆四溅。他招了招手道:“薛郎下来,我试试你这几年拳脚长进了没有。”
  刚见面就要打架,薛崇训身边的侍卫脸色都变得有些异样。薛崇训低头看了一眼地上,这城外不必城内的石板路,路上全是稀泥,顿时愣了一愣,不过马上他就一声大笑,说道:“我这几年没怎么练拳脚功夫,兵器倒是常常练练。不过汤团练年纪大了,肯定不如几年前厉害,我来试试……”当下便从马上翻身下来。
  汤晁仁才三十多岁的样子,听到薛崇训意思是他老了,当下便不服气道:“好,试试便知我老不老!”说罢摆开了架势。
  薛崇训爽朗一笑,一撩长袍,踏着稀泥伸出手掌站在了汤晁仁对面。只听得汤晁仁说道:“让你先手,来吧。”
  “哼,汤团练要托大,我就不客气了!”薛崇训当下奔了过去,一脚侧踢过去,人没踢到,但脚上的稀泥却被甩得满天乱飞,弄了汤晁仁一头一脸。
  汤晁仁躲过攻势之后,愤愤地抹了一把脸上的泥巴,骂了一句,挥着拳头冲了上来,二人顿时打将起来。
  这时只听得“砰”地一声,薛崇训不幸脸上挨了一拳。旁边的侍卫惊呼一声,座下的马匹一阵骚动,方俞忠举起手阻止了侍卫们的异动,他是薛家的老人,以前就见过汤团练,当然明白汤团练和郎君的交情。
  “打我的脸!”薛崇训愤怒地骂了一声,当下就呼呼攻出几招快拳,但薛崇训的拳脚功夫和汤团练比起来实在稀疏平常,没讨到一点便宜,不出片刻,腿上被撂了一记,一个没有站稳,摔了个四仰八叉,弄得一身稀泥,狼狈极了。
  侍卫们顿时面面相觑:薛崇训平时是从来不会这般失身份的。
  汤晁仁见状哈哈大笑:“你仍旧不是我的对手啊。”说罢走上前去伸手拉薛崇训,却不料薛崇训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同时一脚勾向他的下盘。
  汤晁仁的手被抓住,一个躲闪不掉,瞬间就被薛崇训搞翻在地,也弄了一身泥。薛崇训见状心情大快,大笑起来。
  “竟然玩偷袭!”汤晁仁大怒,抓起一把稀泥扔向薛崇训的头脸。两人谁也不让谁,很快又打将起来,这回完全没有招数可言,在污泥中扭打成一团。
  ……薛崇训的侍卫,和汤晁仁带来的两个随从只能在一旁无语地观看着二人扭打,现在根本脱离了切磋武艺的范畴了,就跟地痞流氓打架一样,仿佛其中某人欠钱不还似的。
  最后两个人变成了泥人,累得不行了,汤晁仁才喊道:“平手,不打了。”
  “你明明动不了了,认输不认输?”
  “哎呀……好好,我认输不行么?别扯我的胡子!”
  他们见面就胡闹一通,却因此让关系更加近了,然后带着一身污泥回到户部行辕洗澡。薛崇训又叫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为之接风洗尘,不仅亲自作陪,还让文官刘安、武将鲍诚等一起列席。
  薛崇训如此礼遇,汤晁仁心知肚明,须得把事情干好了才行,席间便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四条航道全靠官运,约需粮船两千艘。运粮兵可仿照团练兵编制,十船为一纲,配备五‘火’兵力护卫,由队正负责,哪里出了事就找哪个队正。一火十人,一队五火就是五十人;两千只船需要两百队兵马,也就是一万人规模,加上几大粮仓,至少得雇佣一万二千名兵募。”
  “要这么多兵力?”刘安惊讶地说道,看了一眼薛崇训。意思是组织上万的兵力,朝中会不会有麻烦?
  薛崇训沉吟道:“全国的粮赋押运,是多大的工程,需要一万名兵募也是情理中的事。刘使君估摸一下,招募一万二千名官兵,要配给粮草马匹军械、要发军饷,大约需要多少钱?”
  刘安掐指一算:“每年少了三十万贯恐怕拿不下来。”
  薛崇训笑道:“你们分我那七成的钱,何止三十万贯?以后就让州县地方官向符合富户标准的家庭加征漕运税,他们就不必被征发出远门押运粮赋了。”
  “向富户加征漕运税倒不是什么困难,原本他们就该被征押运粮赋,现在免去了征役,只是出点钱,并没有加重负担……”刘安道。
  薛崇训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便说道:“刘使君有什么话只管说。”
  汤晁仁听罢微微笑了一下。
  刘安这才说道:“吏治确实是个大问题……如果免征,改为收税,地方官极可能会趁机收刮百姓。到时候好事办成坏事,百姓怨声载道岂不是十分不妙?”
  薛崇训道:“吏治没有办法,咱们现在管不过来,一动就牵连甚广。这次不是我为那些斜封官争取了好处,保住他们的官位,现在咱们办事能这么顺利么?”
  刘安皱眉道:“去年我被调下来疏通河漕,也是苦于吏治,地方上买官的人,很多都是在当地有一方人脉势力……除非朝廷明文下诏斜封官不合法,不然很难筛选他们。”
  薛崇训看了一眼列席的几个人,接过话来说道:“现在我们手里的这笔钱,就是斜封官谋私分红的七成利,他们得三成,我们得七成,就这样分还算合理。以后征运税也让他们分一些,但如果谁顶风犯了规矩,咱们一个个收拾。”
  刘安点点头道:“唯有如此了,咱们只要不是和全部地方官作对,只是单独对付一些不守规矩的人,也不会遭来太大阻力。”
  几个人又商量了一通,这件大事确实十分繁琐复杂……薛崇训想到,自己下来的主要目的可不真是为了整顿漕运,他不能一直陷在里面耽搁了大事。
  于是在散席之前,他便口头上透露了人事安排:让汤晁仁办兵募的事,刘安负责筹款以及各方利益分配,而仓库、支度等事由“漕运分司”衙门的河东文人运作。


第二十三章 欢宴
  庄稼地里金黄一片,秋收的季节就要来临;城里的街巷上落叶也越来越多,每天清晨,人们走到青石板路上都能闻到打扫街道的杂役烧树叶的烟味。薛崇训早上起来又加了一件衣裳,春秋轮回,到了下半年天气只有越来越冷,偶然在院子里的杂草上还能看见薄薄的白霜。
  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他心里挂着事儿,眼看天儿转凉,年底将近,一翻过年就是景云三年,他记得历史上没有景云四年这个年号……那就意味着剧变将在景云三年这一年发生,具体在哪一月,上半年还是下半年?他实在弄不清楚,只隐约记得大名鼎鼎的李隆基登基是因为一个天象,李旦就传位给他了。
  所以改革漕运根本不是他心里最重要的事,再怎么搞,要是被人弄死了,一切都会失去意义;权力斗争才是他最牵挂的,说服章怀太子之子李守礼参与政变是他此行的主要目标。
  但现在薛崇训依然等在洛阳,还没有动身去幽州,他在等待一个人。
  这个人是个宦官,名叫鱼立本,职位内给事。完全是个默默无闻的人,甚至他是哪边的人都不为人所知。
  月前大明宫派了采访使杨思道下来,代天子考察漕运线。随同杨思道一起到地方的宦官便是鱼立本,鱼立本是皇帝身边的内给事,此人平时十分低调,大伙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来头……但采访使身边有个宦官,多半就是皇帝的人了;倒是这个朝廷命官杨思道的阵营很清晰,太子那边的人,官场上的,一个圈子里的人都心知肚明。
  这两个人一路走到洛阳,洛阳城的官员自然要迎接款待。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时,薛崇训也去了,虽然杨思道和薛崇训不是一路人,从深层关系上说还是敌人,但是大家都是京里来的官,面子上还是要客客气气的,当官的又不是地痞,总是需要礼节。
  一众官员在官妓坊里摆上宴席,珍馐佳肴陈列得食之不尽,还有歌舞妓载歌载舞寻欢作乐,穿梭于席间斟酒的女子都是衣着艳丽,酥胸半露,气氛甚是欢快。
  官儿们并不拘谨,一面肆无忌惮地和歌妓们顽笑,一面互相吹捧,欢笑声不绝于耳。这种逢场作戏的场面薛崇训经历得不少,表现得也是自然大方,并没有因为杨思道是太子那边的人就摆出什么脸色来。
  杨思道吹捧薛崇训的“三河法”在京师反响如何如何好,薛崇训却笑道:“今日相逢甚欢,不言公事,否则岂不辜负了美女心思?”说罢笑着伸手在斟酒的美女脸蛋上捏了一把。
  薛崇训根本就没把杨思道看在眼里,不过就是太子那边的一个小角色而已……而宦官鱼立本才是他等待的人。
  薛崇训一面和杨思道说话,一面用余光注意着鱼立本,因为薛崇训以前也没见过这个宦官,后来他的母亲引荐,他才知道有这么个人。
  只见那宦官头发花白、身材瘦而阴柔、皮肤很白,一双桃花眼加上白皙削长的脸型,倒有八分俊美。不幸的是唐朝的审美倾向并不是这种类型,唐人崇尚健康大度,对病态美没有啥好感,特别鱼立本又是个不男不女的人,如此阴柔的形象不可能得到人们的褒扬。
  他的身上非常干净,衣服上还有折叠的笔直压痕。也不怎么说话,只是微笑着偶尔附和两句,对旁边的女人也是不闻不问,那些歌妓知道他的太监,也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于是鱼立本看起来有几分寂寞的样子。
  鱼立本注意到薛崇训在看自己,便转头微微点了点头。薛崇训没搭理他,继续和杨思道以及那些风尘女子说着废话。
  就在这时,那个被薛崇训捏了脸蛋的妓女媚声道:“薛郎一心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博得了好名声,什么时候也花点心思拯救一下我们这些可怜女人啊?”
  于是薛崇训转头笑道:“你们也水深火热?不会吧?”
  那女人翘起涂抹了厚厚胭脂的嫣红嘴唇,撒娇道:“郎君以为呢?”
  薛崇训道:“我以为啊,你们比我们过得好,都是吃皇粮,你们锦衣玉食只需要陪我们玩乐就行,什么心都不用费。哪像我们,吃完酒,操心能把头发熬白了,鱼公公你说是不是?”
  鱼立本听到薛崇训当众叫到自己的名字,有些吃惊,随即便微笑道:“杂家的头发就白一半了。”
  女人不服气道:“可不能这么说,我们这些姐妹,对郎君们巴心巴肺的侍候,你们走了,还得守着空房思念好一阵;可你们呢,哼,转背就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
  薛崇训笑道:“无情不似多情苦啊,谁叫你如此多情呢?”他心里却道: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老子会信你记得我,就真是活见鬼了,蒙小雨那样的歌妓又有几个?
  旁边的几个人听到薛崇训这般说又是笑了一阵。这时鱼立本转头对采访使杨思道说道:“杨使君还记得杂们进洛阳之前去过的上清观否?”
  杨思道放下筷子,看着鱼立本道:“记得啊,不就是昨晚的事儿么?对了,昨晚你真听到那阵‘女鬼’唱歌了?”
  鱼立本道:“杂家要说的就是那阵歌声。”
  这种场合说公事不合时宜,就是要聊这种志怪奇闻才有意思,鱼立本一说出来,男男女女都来了兴趣,有人看着他追问道:“你们昨晚遇到女鬼了?那女鬼漂亮不漂亮啊?”
  杨思道笑道:“你就瞎吹吧,昨晚我就住你隔壁,我怎么没听到,多半是你听幻了。”
  鱼立本一本正经道:“杂家不开玩笑,今一大早就问你听见没有,可你睡得太死,怪不得我。那曲子十分别致,我还记下来了……来人,拿琴来。”
  反正是玩乐,见鱼立本要较真,众人也乐得附和道:“原来鱼公公还通音律,我们可要好好听一听。”
  一个侍女给鱼立本抱来一把琴摆在他的面前,鱼立本又在铜盆里洗了洗手,用白毛巾仔细擦干。薛崇训见状倒是有几分期待,他自己也是十分爱好音律的。
  鱼立本装备妥当,对旁边的妓女说道:“我弹,你和。”
  “有词儿吗?”
  鱼立本道:“用哼的,不用词,听好了。”说罢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神情一变,指下就滑出一段高低悠扬的琴声来。
  顿时大厅里顿时安静了不少,众人的注意力都被这段琴声吸引。薛崇训也是一个激灵,心中的浮躁仿佛在一瞬间就被涤荡干净了一般。琴声清而悠扬,还带着一种美好的忧伤,仿佛就在述说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薛崇训不禁又多看了几眼鱼立本,倒没想到这样的琴声出自一个太监的指法。
  边上那歌妓脸上有些为难,但见鱼立本投来的目光,只得硬着头皮“啊……”地和了几声,可惜和琴声的意境相差甚远,她也就红着脸住嘴了。
  就在这时,鱼立本的指法戛然而止,众人面面相觑,问道:“很好听,怎么突然停了?”
  鱼立本闭上眼睛,回味着琴声中的意境,喃喃道:“后面渐行渐低,杂家没听清,所以弹不出来。”
  杨思道笑道:“瞧你说的,还真是偶然听来的?”
  鱼立本道:“杂家可没有打胡乱说。”
  这时薛崇训忍不住沉吟道:“听这格调,怎么有点像李龟年作得曲子?”
  经薛崇训这么一提醒,一些通音律的官员顿时恍然道:“薛郎说得不错,真有像李龟年的痕迹。鱼公公刚从长安过来,莫不是带来了李龟年的新曲,没事糊弄咱们?”
  李龟年是个有名气的乐工,经常出入长安富豪之家表演。在座的一些官员是从长安外放的,所以不论是不是听过李龟年的演奏,都说相像,表示自己听过……那是在炫耀自己在长安做过京官,见过大场面。
  薛崇训琢磨了一下他们的心思,便带着一些恶作剧的心态改口笑道:“但仔细一寻思,又不像是李龟年的,他一般在豪门之中演奏,曲子都比较大气,刚才鱼公公弹的曲子却有几分脂粉味,作曲像是出自妇人之手。”
  先前附和是李龟年作品的官僚顿时有些尴尬,便打着哈哈,似是而非地评头论足了几句……因提到李龟年,薛崇训突然想起一首诗来,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词句简洁,内涵深厚。所以薛崇训记得清楚明白,不过他当然不能吟诵出来,因为此时完全不合时宜,在座的客人会觉得很突兀……那是首写在安史之乱后的反应现实情感的诗,现在大唐虽然政治动乱,但国家仍旧强势,完全不到衰落的地步,所以没必要吟哦有如此凄凉意境的诗。
  鱼立本道:“杂家一直在宫里头,如果是李龟年作的曲子,杂家会没听过吗?有空杂家还想去上清观住一晚上,再听一次,莫非真是神鬼之曲?”一面说一面看了一眼薛崇训。
  薛崇训注意到鱼立本投来的眼色,当下就在心里琢磨其用意。
  一旁的众人玩笑道:“听说女鬼是要掏心挖肺的,鱼公公可得小心应付。”


第二十四章 长街
  厅中诸公宴饮方晚,杯盘狼藉之际,众人借着酒兴玩得就更有花样了。其中有人要选个官妓今晚侍寝,他喜欢体态轻盈的女人,于是就叫人在榻上撒上金粉,叫几个歌妓挨个走上去,没有留下脚印的女人便中选。
  此时有的明公已经喝得摇摇晃晃,有的干脆趴在酒桌上打起呼噜来,于是大家便说酒已尽兴,建议各人选好女人回房休息。薛崇训对官妓没啥兴趣,正欲离去时,那个被他捏了一下脸蛋的歌妓面有失落地说道:“没良心的,把人家逗得动情了就撂下不管么?”
  薛崇训愕然,随即想明白了其中关节:这官妓或由国家财政拨款拳养,或由地方官府养着,待遇优渥,平时都有例钱。但地方官为了让她们服侍好作客的同僚,也为了自己去寻欢作乐时热情一些,是有赏罚规矩的,如果侍寝就有额外的奖赏……官妓不接待民间客人,但她们也想多赚些钱,等人老珠黄之时有个积蓄。所以和薛崇训说话的这个歌妓想方设法要留宿他。
  本来就是逢场作戏,薛崇训本打算不予理睬,但忽然想到:刚才鱼立本弹奏一首不知名的曲子,提到了上清观,是何用意?他想了解一下上清观是什么样的地方,这东西只有洛阳本地的人才知道,何不顺便向这歌妓打听一二?
  鱼立本到洛阳来,是受了太平的密派,但薛崇训不想别人知道鱼立本和自己这边的关系,所以他们二人不便特意地单独见面……或许鱼立本提到上清观,就是暗示薛崇训去上清观见面?
  这时采访使杨思道已经选好了一个胸大臀肥的女人,要留宿在官妓坊内。鱼立本则起身告辞……他是太监,实在不好留宿此地。
  洛阳府的官吏便为鱼立本安排住所,因为他是跟着采访使下来的,于是安排他到东都御史馆。但鱼立本却摇头道:“我身上还带着今上的差事,不能留太久,不两日就要继续东行,今晚正好再去一趟上清观,把那首曲子听全了。”
  诸公笑道:“鱼公公小心那女鬼,别被她把魂儿勾了去。”
  鱼立本陪笑道:“我只为音律,无欲则刚,就算是女鬼拿我也莫法。”
  诸公心中定然在想,一个太监自然无欲则刚了……鱼立本仿佛也猜到了他们的鄙夷,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僵硬,抱拳道:“告辞。”
  薛崇训听得明白,鱼立本今晚是要去上清观,于是他更不能急着走了,凡事还是谨慎一些,免得招人疑窦……或许是薛崇训有点多虑,他们设计在幽州的事,知道的没几个人,谁会想到他和一个内给事有什么勾当?
  这时薛崇训对旁边的歌妓笑着说道:“你说得倒轻巧,我还真不信你就动情了呢。这么多同僚,如果见一个就动情一次,那不得肠子都断了呀?”
  歌妓眨了眨眼睛,“讨厌呢,这么多人你说什么呀!”
  薛崇训爽朗一声大笑,携了她的手便叫她带路。还未离开的诸公都执礼相告,面有笑意。
  他们从大厅内侧门出去,沿着朱漆廊庑走了一遭,便来到了那歌妓的房间,走进房门时,薛崇训有感而发,不禁吟了一句诗:“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歌妓讨好地赞了一句,但没说道点子上,薛崇训立刻看出了这个女人文学修养并不高……也不是所有的官妓都通文墨,这时他才想起来这个女人是在一旁斟酒的,恐怕档次有限,不过他也懒得计较,名字也不想问了。
  那歌妓关了房门,便开始脱衣服,立刻让薛崇训十分反感。这么玩只能越玩越空虚,身份高了口味也叼,对于完全肉欲的东西实在提不起兴趣。他当下就制止道:“你陪我说说话就行,一会有人问我会说你侍寝了的。”
  “怎么了,郎君嫌弃奴家么?”歌妓有些尴尬,不过随即便靠了上来讨好。
  薛崇训笑着摇摇头:“我要固本培元,不能纵情声色……对了,刚才那个宦官叫什么来着,他说的上清观离这里远不远?”
  “不就在洛阳城西么?鱼公公,他还真会挑地方,这道观是挂羊头卖狗肉,不过是个窑子!哼!”歌妓一脸的鄙夷,仿佛想说做婊子还立牌坊,这同行是冤家果然不差。
  “道观怎么成窑子了?”薛崇训好奇地打听道。
  “里面那个女道士,假装清高,玷污道名,专门勾引达官贵人。”
  薛崇训笑道:“女道士出家了竟然做如此丑事,当真稀奇,不过你也说了,她勾搭达官贵人,没点背景的人可犯不着去找她麻烦。”
  两人这么闲聊了几句,薛崇训打听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便完全对这低等官妓失去了兴趣,当下便找了个借口从这里溜了出去。
  出得坊门,薛崇训先是回到行辕,然后带了三娘、方俞忠两个侍卫坐一辆黑色的毡车从后门出来。此时天色已晚,但街上仍有行人,很多店铺都还没有关门,灯火依旧绚丽。洛阳的宵禁比长安要松一些,长安城实际上有防御外族的功能,是一座半军事化的要塞。
  刚出户部行辕之时,人流尚密,因为行辕挨着东都宫城,洛阳的明堂就在这个区域,所以这边更繁华一些。马车一路向西,行人就逐渐减少了,过了一阵,长街两旁已是关门闭户。
  今晚有些小雾,笼罩在昏暗的古色长街当中,让薛崇训回想起那些古代鬼片,不禁拉了拉衣服,感觉立刻多了几分寒意。
  不过偶尔能听见谁家的狗“汪汪”叫几声,倒是一个好兆头,听说鬼是怕狗的。其实薛崇训根本不信鬼怪之说,但人就是那样,会受气氛影响,无法完全理性。
  走到了一座单院独户的道观门口,薛崇训从马车车窗上抬头一看,黑漆漆阴森森的古典建筑,他又想起鱼立本说的那半夜歌声,怎么想怎么像鬼片里的氛围,当下也有些恶寒。
  他们从车上走了下来,薛崇训左右一看,一个人都没有,周围也没有住户,黑灯瞎火的,只有这所院子大门口挂着两盏灯笼,泛着冷幽幽的光辉……别进去看见几排棺材,爬出来一些蹦蹦跳跳的僵尸才好。
  回头看三娘和方俞忠时,他们两个的表情也不是很好,脸色很白,手都摸着兵器。
  “叫门?”三娘冷冷问道。


第二十五章 道观
  回头是幽长的长街,笼罩着淡淡的薄雾,偶尔有一阵微风吹得木楼上的旗幡轻轻摇曳。地面上还有菜叶破纸竹签等被丢弃的杂物只待次日凌晨杂役来清扫,现在一个人影都没有。
  薛崇训转身看着面前的黑漆大门,门方上有三个字“上清观”。正待想叫人敲门时,墙角出现了一个人影,穿着灰色的布衣服,那人说道:“郎君这边请。”
  说话声尖尖的,不男不女的感觉,薛崇训顿时猜测可能是个太监。他们三个人相互看了一眼,便向说话的那个人走过去。
  “鱼公公恭候多时了。”那小太监又说了一句,便带着薛崇训等着沿着围墙走了一阵,转过墙头,侧边还有一道小门。门口站着一个穿葛衣的小生。
  这时薛崇训回头对方俞忠道:“你在外面瞧着,有什么状况好有个接应。”
  于是薛崇训便带着三娘,跟着那小太监进了门。葛衣小生伸出脑袋在墙外左右瞧了瞧,这才“嘎吱”一声关上院门,上了门闩。
  院子里光线暗淡,正中间有座二层的歇山顶式庙宇,四人并没有去那里,而是沿着廊庑从一道洞门走了进去。越走越荒芜,薛崇训心里莫名有种紧张感,走了一阵那带路的葛衣小生也告辞离开了。
  这时他们来到了一栋木楼前面,只见鱼立本正站在那里,抱拳为礼道:“友人来访,幸会幸会。杂们楼上说话。”
  “请。”薛崇训也不多言语,只待关起门来再说。遂与三娘一起,还有鱼立本三个人进门上楼,而那个小太监则留在了下面。
  “这是客房,不过道观一般不留宿客人,所以整栋房子里都没有其他人。”鱼立本一般走一边说道。
  薛崇训好奇地问道:“鱼公公在这里有相熟的故人?”
  鱼立本道:“故人已去。要说杂家和此间主人的交情,那是则天大圣皇帝时候了,那时候皇帝常住东都,杂家因此认得这上清观的主人,相交甚欢……唉,可惜人已逝去,空余这间道观。”
  薛崇训心下有些感触,便沉吟道:“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三人一起进了一间客房,房中摆设简陋,有张床,竹子做的胡床和桌案,都没上漆,显得十分粗糙。鱼立本请薛崇训二人入座,薛崇训坐于上位,三娘却不坐,只是默默站在一旁。
  薛崇训想起官妓里那歌女说的事儿,忍不住说道:“听说此间道观有个女道士……”
  “哈!”鱼立本摇头道,“多属谣言,薛郎不必当真。”
  听他称呼起姓来了,说明这个地方是可以说话的地儿,不然就容易暴露薛崇训的身份。于是薛崇训心下也放松了一些。他好奇道:“何以有这种谣言?”
  鱼立本道:“别人说的那女道士,定然就是指‘玉清’道姑,那是她的道号。她便是我那故人之女,其先父亡故之后便继承了此地。后来东都有个官吏闻得她的芳名,欲纳之,但玉清要他辞官做道士……自然就没谈拢,又因东都官场上有人和我那故人有交,偶尔也会来求丹,谣言便由此而生。”
  “这么说是那个欲纳玉清的官员造出来的谣?”
  鱼立本沉吟道:“这个杂家也不甚清楚,也许真有留宿官员之事?这几年杂家一直在长安,许久没有和东都有往来了。”
  两人聊了一会女道士,不再那么生分了,薛崇训这才起身走到后面窗户前,打开窗户看了看,外面黑漆漆的,也没有栏杆楼台,窗户孤悬在这楼阁上。
  鱼立本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三娘,这个侍卫被薛崇训随身带着,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便沉声道:“殿下吩咐见了薛郎,一切都听您的安排。杂家应该做些什么?”
  薛崇训关上窗户,走回屋中间,拉了拉自己坐的那把胡床,移到鱼立本身边,低声说道:“我要去幽州找李守礼,但为了事儿更稳妥,我到幽州之前你先去那里。你这样办……”于是薛崇训在鱼立本的耳边耳语了一阵,鱼立本时不时点点头作为应答。
  鱼立本听完之后皱眉道:“他会信么?”
  薛崇训道:“鱼公公是正儿八经的内给事,印信一样不缺,而且东都和地方官府也会发公函到幽州知会,身份没有差错,有什么能让他们怀疑的?再说如果没有上方授意,你鱼公公敢对李唐宗亲这般作为?放心,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行,以后事成之时少不了你的功劳。瞧瞧太子身边的高力士当红,不就是去年唐隆大事时出了力?”
  鱼立本沉吟许久,脸上一冷,说道:“既然殿下交代一切听薛郎吩咐,杂家便这样办!”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三娘沉声唤了一声:“郎君!”薛崇训忙回头,用询问的目光看着她。
  三娘用手指指了指地板,薛崇训忙侧耳静听,却什么也没听到。这时三娘轻轻向门口走去,低声说道:“鱼公公,你那个随从,刚刚恐怕已经被收拾了。”
  薛崇训和鱼立本顿时面面相觑,面有惊讶之色。这时薛崇训实在没想出会出什么样的状况,是哪边的人?他顾不得多想,左手立刻按住了腰间的佩刀,拇指放在镶嵌了宝石的机关上。
  三娘站在门边,薛崇训和鱼立本还站在原地,细细地听着动静。
  过了许久,忽然听得“噼”的一声轻响,那纸糊的镂空房门上破了一个小洞,一根竹管轻轻伸了进来。就在这时,三娘突然伸出手轻轻一拍那竹管,外面顿时“啊呀”一声痛叫。
  “砰!”整个门板顿时被掀翻了,寒光一闪,一个身穿宽大葛衣的人影提一把三尺长剑奔了进来。三娘从怀里拔出短剑,也不打话,直接攻了过去,说是迟那是快,只听得“铛”地一声让人牙酸的金属撕咬之声,三娘手里的武器竟然一下就被削断了,半截掉到了地板上。
  “住手!”鱼立本忽然喝了一声,“玉清,杂家与你们家的交情岂是一日两日,你这般做是为何意?”
  这时另一个道士已经奔袭了进来,从左翼夹击三娘,一招还未使老,就被三娘一脚踢得搽着地板倒滑出去。
  薛崇训听得鱼立本的话,便打量了一下刚刚冲进来的那女人,可惜脸上蒙着厚纱,头上戴着道冠,除了看见一双如深潭一般幽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到。她身上那身道袍很大,但空荡荡的,她的身材应该比较瘦才是。
  “兹!”随着一声厚重的金属声响,薛崇训一按机关,腰间的横刀弹出半截,他右手握住刀柄抽了出来,双手抓住长柄,说道:“三娘到这边来,我来讨教几招。”
  三娘后退两步,丢掉手里的短剑,从衣服里又摸了一把短刀出来,这才回到薛崇训身边,护在他的旁边。
  鱼立本急道:“怎么回事?先说明白再动手不成?”
  薛崇训笑道:“要先让她明白胜算多少,她才愿意谈吧?”说罢提着长刀缓缓走了过去。
  那玉清道姑见薛崇训逼将过来,也不多说,轻斥一声,身形飘逸,一剑便刺了过来。剑善刺,看似缓慢的一招,剑锋却不知怎地来得非常之快。薛崇训盯紧她的肩膀,小心应付着扯招。
  片刻之后,门外又进来了三个道士,让薛崇训有点分心,被玉清一剑划破了衣襟。果然是宝剑,绸缎轻轻一触剑锋便被割断,一片紫色的绸子飘到了空中。一旁的三娘看得紧张,但不敢呼唤影响薛崇训,只得目不转睛地盯着打斗。
  薛崇训身形一转,“丝”地一声,衣服划出更大一个口子,里面白色的亵衣都暴露了出来。他利用这个时机一刀横劈了过去,大开大阖,刀势威胁范围非常之广。“哐”地一声碰撞,只见火花飞溅,玉清道姑跳到一边,手里的宝剑在不住地颤抖,发出阵阵龙吟。薛崇训不由得赞道:“好剑听音。”
  玉清冷冷地盯着薛崇训:“你是官场上的人?外面那些人是招来的?”
  “这是个误会!一定是个误会!”鱼立本急道,“这位郎君是杂家的朋友,你要是信不过杂家,也不会允许杂家深夜带人来到此地吧?”
  薛崇训抱拳道:“坐不改姓站不改名,在下姓薛,封卫国公。这位道姑脾气好大,手段也不甚光彩,不问青红皂白就想往屋里灌迷药。”
  玉清眼色有些尴尬,确实下三滥的手段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行为,当下说道:“情况急迫,我怀疑是你有所图谋,只想捉了你让他们投鼠忌器。”
  薛崇训快速地说道:“鱼公公也说了,是个误会,他和你先父起码是十几年交情了,他不可能谋害你……你再问问他,信不信得过我薛某人。”
  鱼立本道:“薛郎没事亲自来管你一个道观的事做什么?外面是些什么人?”
  就在这时,一个道士走到门口,低声说道:“那些人说咱们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只要交人就放过上清观,否则没完。”


第二十六章 玉清
  上清观附近比较僻静,人口稀少,但也是在洛阳城内,那些过来找麻烦的人也不好明火执仗地闹出太大动静,所以先是交涉要人,要什么人?薛崇训一时没弄明白,转念一想:肯定不是要我!太平公主还没倒台呢,谁敢大咧咧地来抓我?
  这时那进来说事儿的道士说道:“天师,方才师弟和那些人说了几句话,好像是江河上讨生活的人……应该不关鱼公公的事,官府要抓人也犯不着用那些人。”
  那玉清道姑看了一眼薛崇训,也不道歉,只是冷冷说道:“过去去看看,叫所有人都取剑,到星楼前面来。”
  她正待要走,鱼立本提醒道:“张天师勿要提起今晚之事。”
  薛崇训听鱼立本称呼道姑为张天师,心道这些道士信的可能是正一教,而且还结婚生子,多半就是五斗米衍生的那一脉了。
  他想了想便说道:“既然道友是鱼公公的故交,我随你们去,看能否帮得上忙。”
  薛崇训是出于好心,却不料玉清道姑断然拒绝:“我们的事,不需要外人插手,你们在这里歇着便是。”
  薛崇训又说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方才听你说叫人取剑,万一发生斗殴……我们的身手道友也试过了,或许能帮上一些忙。”
  他心道:江湖上跑的人也是有门有派,要是和官府对着干绝对没啥好处,到时候叫鱼立本亮出公公的身份,怎么也要甩个面子吧?
  玉清道姑好像猜出了薛崇训的想法,她想了想道:“你们可以一起去,但是不要说是官府的人,可以?”
  薛崇训不知何故,但好奇心起,也只得点头应承了下来。一行人遂下楼向大门那边走,路上薛崇训忽然想起方俞忠是在外面望风的,他突然见到这么多不明身份的人把道观给围了,不得回去搬救兵?
  他不动声色,寻思着反正遇上了,瞧瞧这江湖恩怨也是不错。
  待得他们一行人来到前院的星楼前时,楼前已有十几个男女道友站在那里了。薛崇训回头看了一眼正面那栋二层的楼阁,多半就是道士们口里说的星楼。
  “贫道是上清观的主人,客人既来,不妨现身说话?”这时玉清朗声说道。
  这时墙那边的阴影里走出三个黑衣人来,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进这道观的,薛崇训估计多半是爬墙吧?
  中间那汉子说道:“天儿冷,咱们办完正事好回去钻被窝。不来虚的,你们这些道士和咱们江湖上的人原本井水不犯河水,张天师把人交出来,以后恩怨两清。消息咱们已经探明了,你也不用抵赖。”
  玉清冷冷道:“人是在这里,但她是贫道的朋友。”
  那汉子听罢怔了怔,冷笑道:“好大的口气,谁不知道这上清观藏污纳秽,敢情你们卖了皮肉色相,以为有官府撑腰就天不怕地不怕了?我告诉你,我们要的这个人在四条河上所有的码头都挂了名,你护得了她一时护不了她一世,莫非你要留她在道观里当道士?”
  玉清大怒,抓紧剑柄道:“嘴巴放干净点!少废话,人我不放,你们要怎地尽管放马过来!”
  后面三娘对薛崇训悄悄说道:“郎君,墙上有不少人,这里黑灯瞎火的看不甚清楚,就怕出了意外,本来就不关我们的事,要不一会动起手来先躲再说。”
  只听得对面那汉子怒道:“很好,梁子算是结下了……”说罢把手指含在嘴里吹了一声口哨,顿时阴影里就走出一二十个人,拿着各式兵器围了上来。
  就在这时,忽然有个人喊道:“三哥,先不急动手!”说罢奔到那黑衣大汉身边耳语了几句,黑衣大汉制止住众人,冷冷地对玉清说道:“老子不信你这道观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有官兵把守,咱们来日方长。”
  薛崇训见状心道:这帮人怕是探到了方俞忠搬来救兵的风声。转头看向那些来路不明的人时,果然他们是爬墙走的。
  眼看要打群架,结果人撤了,道士们都松了一口气。薛崇训心道:这三教九流的人,关系还真是复杂,不仅和官府有往来,和跑江湖的也有关系,却不知这玉清道姑舍命庇护的江湖人是什么来头。
  这时玉清道姑转头对薛崇训说道:“是不是你的人把官兵叫来了?”
  薛崇训道:“外面确有我的随从,也许是他叫来的……但应该不是官兵,不过是一些我的私人侍卫。”他又回头对三娘说道,“你出去看看,如果是我们的人,就说没事了,让他们回去,不要弄出什么动静来。”
  他想着还有一些细节上的事要交代鱼立本,今晚一过,不好再找借口与他单独见面密议。这上清观是个不错的地方,刚才那客房也还僻静,于是便叫上鱼立本一起转回去。
  玉清道姑也没有逐客,估计是之前答应了鱼立本的原因。
  薛崇训出来看了一遭,倒是弄明白了这件事的大概:有个跑江湖的人在外面惹了祸,恰好玉清道姑是他的好友,便跑过来躲风头,结果仇人找上门来了;而且那好友应该也不是个良民,说不定还是通缉犯之类的,所以玉清一开始才怀疑薛崇训,毕竟薛崇训是当官的又是生人。
  通缉犯也好,江洋大盗也罢,薛崇训也懒得去管,他又不是刑部那边的人。不过今晚倒是长了见识,官府和三教九流、江湖人士都是有错综复杂关系的。
  他看了一眼玉清的背影,葛衣宽大,但走动之时衣服里面婀娜的身材却是映衬得若隐若现。他心道:估计是个美人,不然哪有这般脾气,冤枉了人连声道歉的话都没有。
  正想到这里,已走到洞门前,那玉清道姑站定,执礼道:“方才误会你们了,贫道向二位赔个不是。”
  薛崇训哈地干笑了一声:“不打紧,以后咱们有空了来求个丹,天师勿要拒之门外就好。”
  玉清道姑看了一眼薛崇训,她的目光幽深而清亮,让人有种看不透的感觉。她淡淡地说道:“今晚打搅了贵客,贫道不便多送,请贵客早些休息。”
  薛崇训抱拳告辞,和鱼立本一起沿着刚才出来的路回去。他也不好问人家接客不接客之类的……谁知道是不是传言那样,如果不是,看她那脾气说不定会怎么样。
  二人一边走一边闲聊,薛崇训忍不住问道:“鱼公公可知他们今晚争夺的那个江湖人是什么来头?”
  鱼立本摇头道:“这几年宫里头局势微妙,杂家很少走动,不甚清楚。”
  薛崇训点点头也不再多问,和鱼立本一起回到客房,将那被人打晕的小太监弄醒,然后叫他看着风声。二人在客房中密议了许久,一直到深夜方休。
  鱼立本起身道:“隔壁那间客房,昨晚上杨采访使住那里,杂家住的这间屋,就是在这里听到的琴声,希望今晚还能听到。”
  薛崇训略有些吃惊地说道:“我还以为鱼公公那故事是编出来的,敢情你说的是实话?”
  “确有此事,杂家一向喜好音律。选在上清观与薛郎见面,一则不耽搁正事,二则在洛阳停留的时日无多,真是想再听听那曲子。”鱼立本叹息道,“此曲应是地府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薛崇训饶有兴致地说道:“我平生两大喜好,一是练武,强身健体;二是音律,陶逸情操。听鱼公公这么一赞,我也是十分好奇,什么曲子能让你如此牵挂?”
  有共同的爱好,鱼立本脸上顿时一喜,说道:“那要不咱们就一起守着听听。”
  于是鱼立本唤那小太监煮了一壶茶上来,二人就坐在粗糙的竹子案旁一边喝茶一边闲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可是等了半夜也不闻有半点声音。
  此时洛阳全城应该都宵禁了,更别说这地处僻静的上清观。周围是清风雅静,宁静到了极点,唐代的城市更像一种活物,会热闹也会休息,一到晚间是如此恬静。
  薛崇训正说今晚是白熬了的时候,忽然隐约传来了一阵琴声,二人面面相觑。鱼立本急忙伸出食指在嘴边示意,侧耳静听。
  那琴声远远地传来,若隐若现,片刻之后,又有一个清幽的女声随着哼唱起来,没有词儿,但是应该没有任何词适合这样的调子,只有如此哼唱才是恰到好处。空灵、寂寞、忧伤、深情……薛崇训也不知道这曲子在描述着什么样复杂的情绪。
  前面的调子大约就是鱼立本在官妓坊里弹的那样,相差不大……就在这时,鱼立本忽然说道:“糟了,忘记准备笔墨!”
  薛崇训左右看了看,确实没有书房用的那些东西,回头看鱼立本时,他顿时吃了一惊,只见鱼立本咬破了手指,在地板上书写起来。
  他顿时愕然,这个宦官对音律的痴迷和执着,是自己无法比得上的。或许一个宦官,能迷恋一种东西原本就是有好处的吧。

喜欢4584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complaint举报反馈]·[4584 的私房频道]·[返回禁忌书屋首页]·[所有跟帖]·[-->>回复本帖]·[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前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提醒:主贴楼主有权将不文明回复的用户拉入他/她的黑名单,被多名主贴网友标记为黑名单的ID将被系统禁止在本栏目的回帖评论;)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Login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插入音乐插入音乐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






    [ 社区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

    Copyright (C) cool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