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流婚姻形态。受到诸国法律的明文保障。其强势统治地位和权威甚至很霸道,把其他非主流的性结合方式,比如,一夫多妻,或者同性性结合等等直接排斥成为犯罪行为,严刑禁止。只是近年,在少数国家,对同性恋的态度才有所松动。然而,这些非主流的性结合形式仍然只能小心翼翼地游走在社会的边缘。一夫一妻制所强调标榜的优越性,在乎平等。可是仅以男女个体最小整数单元数量上的相等来昭示平等,简单粗暴,而且显得牵强。或曰,一夫一妻制是建立在男女爱情基础上的稳定体制,维持了爱情的排他特点。此说又有点避实就虚。所强调的爱情一项,本身就有些虚无缥缈,变幻莫测。而婚姻是自有其强大的实际目的性的。那“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话语就曲折提示了现实和虚幻的巨大差异。无可置疑,婚姻的一项主要目的是生育。而所见所闻,大数量的婚姻成功实现了生育的目的,却与爱情无甚瓜葛。即使初期有爱情之始,在经历漫长岁月的婚姻生活后,爱情蜕变为亲情,也彰显了所谓爱情只是短期效应。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发展和其主流统治地位的建立,有大部头的许多著作阐述,我对此所学不多,不宜妄言。个人观感,其中历史,社会,伦理,宗教,文化和政治等等无形的人文因素起到强有力的推动,而生命本能的驱动力,退居其次,甚至被压制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已经公认的生命演化公理。其过程极其残酷。在大自然的伟大力量面前,生命个体非常孱弱渺小。为了一丝生的希望,与自然搏斗,生命体只有没有办法的办法,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过度繁殖。自有性生殖发生以来,两性生命个体都尽可能多地产生后代,以庞大的出世个体,坦然面对自然界的无情虐杀。只有出生数量够大,方能保证有机会万选青钱。在高死亡率的笼罩下,用高出生率去以卵击石,使有一定数目的幸存者成长到能够繁育下一代的年龄。真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没有足够数量的初始个体做保障,生命面临的只有灭绝。第二步是杂交优势。生命基因组合成千上万,可是谁也不知道哪种组合最适应外部严苛而多变的生存环境。所以,生命个体又只能采取苯办法,在过度繁殖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生育不同基因组合的杂交后代,一个一个盲目地去试,虽百死而不悔,总有个别碰巧的适应者得以幸存。这两步生命与自然抗争的生存办法,都要求两性生殖的个体之间有广泛自由的性关系。可是一夫一妻制,恰恰在这两步办法上,是最无能为力的。一对夫妻所生育的子女,数量极其有限。英雄母亲世所罕见。同时,一对固定终身的夫妻,其子女的基因组合变化,也非常少,全家人都是相似的。可见,一夫一妻制这样与生命延续繁衍的本能驱动几乎背道而驰的婚姻制度,竟然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主流婚姻形态,并且强势,实在有些莫名其妙。现在的人类总量,有七十多亿之众。这个相当庞大的群体使人类以鼠目寸光的视野,暂时可免灭绝的燃眉之急,从而耽于现状。如果把视野开放长远,以地质年代的变迁尺度去看人的未来,会怎样?而人类现在作茧自缚式的一夫一妻制在长远的将来,又会怎样?一段帖文,无意也无力挑战现在占据强势主流,还有法律保障的一夫一妻制。这里,只是一点个人的杞忧。帖末做偈,打油四句:我帖述我思,虚名未足珍;从此挥手游,片云不随身。评分完成:已经给 Songhua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Songhua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 闻弦歌而知雅意 2022-04-11
- 说文解字一小节 2020-10-17
- 破茧脱颖,叠履层云;凌霜傲雪,卓尔不群 2020-09-29
- 二小人家生孽 2020-09-01
- 【活动】情色边缘的趣事 - 之八 外企司机 2020-06-01
- 情色边缘的趣事 - 之七 不小不小,一点都不小 (附外一则) 2020-04-23
- 情色边缘的趣事 - 之六 妇产科门外 2020-04-20
- 情色边缘的趣事 - 之五 - 惊险逃离 2019-12-19
- 观A片杂感 2019-12-11
- 除恶务尽,芟莠灭根 2019-11-20
- 浅评一二无忌大作 2019-11-13
- 安全索和防火衣 2019-11-06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